灌河文学 · 散文 | 马永钦:最爱野菊花

最爱野菊花
作者 | 马永钦

我最爱野菊花。
遥想当年,提篮去剜菜,田野是一片光秃秃的,因为到地里剜菜的人很多,能找到一棵小菊花是多么的兴奋,于是小心翼翼连根一起挖出来,带回家,栽种在院中的角落,等待它开花。
深秋时节,在那单调的田野里看到的最漂亮的就是野菊花了。我们这里经常见到的就是黄颜色的,美极了!她的花蕊是黄色的,有的花瓣是盛开的,像一个小小的太阳;有的含苞未放,像一个小毛球;还有的花托支撑着整朵花儿,陪衬着花儿开放。而花叶有着像锯子一样的锯齿,吸收着养分给花儿,让花儿更加美丽。花茎虽然长在最下面,可是它支撑着花儿、花托、花叶。
后来,我在学校居住,门西边是一个小花池,于是我就把野菊花栽种在小花池里,时常给它浇一点水,施一点肥,这野菊花长得真壮实,叶子厚墩,枝茎粗大,花开得也硕大鲜艳,特别是秋后,草木都枯黄了,唯有野菊花开得那般茂盛!好似一位优秀的化妆师,把花池打扮得那般妩媚,远远望去,似乎初春在向人们招手。我时常近前观赏,沉浸在花的“海洋”中,便会忘记所有的烦心事。那花池向阳温暖,一直进入冬季,菊花还在竞相开放,那年也是雪来得早,一入冬就下了雪,白雪覆盖在野菊花上,野菊花更显精神,黄白相间,亭亭玉立,甚是喜人。
野菊花土生土长,不用浇水,也不用施肥,凭借自然条件就能够生存生长。对人无所需求,平凡朴素,坚韧顽强。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古画里就有“梅、兰、竹、菊”四条屏;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高洁。
晋代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赞美“秋菊有佳色”,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就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唐代黄巢有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用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宋代苏轼写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这首诗,先从外观写菊花的美丽动人,她之所以能够延年益寿,皆因百草摧折的时候,她才开始开花。宋代黄庭坚亦说:“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让人感悟到人生短促,萌生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想法。明代沈周:“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赞美了菊花艳于百花凋后,不趋炎势,不与群芳争艳,金秋绽放,恬然自处,凌霜自行,傲然不屈的高尚品质。陈毅曾这样赞美菊花:“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百花纷纷调谢了,惟有野菊花开得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的向秋风挑战……
除了人们赋予菊花傲霜高洁,坚贞不屈的情操,菊花还有一系列的实际用途。
菊花能入药治病,久服或饮菊花茶能令人长寿。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人们把九月称为“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菊花还可以做成精美的佳肴。“菊花肉”是经过长期摸索制作成的一种菊菜,它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而成,玲珑剔透,犹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菊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粥、菊花糕、菊花羹、菊花酒、菊花茶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也就是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
又是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漫步在这菊花丛中,身边萦绕着淡淡的菊花香,体味菊花带来的淡雅与热烈,人不仅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服,连心也深深陶醉了。

编辑 |丁春梅 审核 |徐莲华
马永钦 河北武强县人,中学语文教师,曾发表教研论文146篇。业余喜欢写作,散文、小说散见于多家网媒。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一般在三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xsghwx@163.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文章刊出一个月后发放稿酬。如有需要请加《灌河文学》小编微信:15962018580。文章配图如有侵权行为,深表歉意,并请及时与小编联系,酌情补偿。
响水文艺刊物《云梯关》设“烟雨灌江”“诗经”“小说世界”“新蕊”“艺话”等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xsytgzz@163.com

请您扫码关注
新闻 报纸 文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