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孔顺散文】清明祭

【NO.151】

《伏牛文学》邮箱

 【散文选读】

顾问:江俊超 王俊义 李雪峰 韩向阳

主编:刘红娟

编审团队:乔明柱 任金伟 任建军周晓燕

李俊科郑振欣 王 锋 杨东升 张廷杰 陈中权

【图片来自网络】

清 明 祭

江孔顺

小时候,上坟祭祖都属于四旧,因而关于清明,就没有多少的记忆,不必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更不必说介子推与重耳的典故了。只记得每到清明前,人们都要添坟,在新坟老坟上绑白纸条,烧纸的也有,却没有现在多。也许是纸金贵的原因,因为那是作业本都奇缺,即便有了,也都是草纸做的,也或是人们太穷买不起太多。总之,只要看到白纸条在风中飞扬,这就是清明到了。

长大一些的时候,知道了清明要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纪念革命先烈,每年总会有马华敏等烈士的名字,在清明肃穆的氛围里被人们提起。上高中的时候,有老师带队去屈原岗的屈原祠瞻仰,有同学就似懂非懂地抄下石碑上的碑文,有一年老师组织爬霄山踏青,由于脚后跟冬天落下的冻疮还没有好,错过了高中时期唯一的登霄山踏青的机会。

这差不多就是我幼时对清明的全部记忆。

真正的清明祭拜先祖,还是八十年代以后,慢慢地已经开放,不再说四旧的事了。家乡大坟园始迁祖的石碑,也被族亲们从四面八方找回来,拼凑在一起,在记忆中的位置上添一些土,形成一个高高的土丘,重新把汉白玉的石碑立上,被埋在石垱下的一扇帮,再也找不回来了,就用青砖垒起来,照着另一扇一样,用水泥糊好。以后每年,族人们在清明节里,每家都会出一个人,除去坟园的杂树杂草,按照记忆里的土堆位置,添上一抔土,植上柏树和万年青,在鞭炮声中,点上一炷香,燃起一沓烧纸,青烟袅袅中,寄托对先祖的哀思与纪念。这个时候,大多数族亲们才根据碑文,真正知道自己既不是本地人,也不是口口相传的来自洪洞县大槐树,而是来自于安徽桐城县。

论辈分,埋在大坟园最早的是我的远祖书明公,鼻祖母徐氏是后来为便于祭拜,才从隔壁的淅川简龙砦迁过来的,斑驳模糊的碑文,记录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从七十年代大队在大坟园建磨房时挖出来的柏树桩,铜盆,以及烧制的青砖墓志铭等物件来看,在清朝以及以后的时期,人们还是十分注重对先人的纪念的。

依山而建的坟园,在不少地方都叫老坟山。自山脚而下,高高低低,依次错落,呈半圆形,左右两条小河,在不远的右前方交汇,流向远方,如今又沿着南水北调渠,流向首都北京。记忆中,在坟园左右,又各有一条水渠环绕,交汇后通向前方的水磨,平时作为水磨的动力来源,秋田插秧或者天旱时,就是农田不竭的水源。后边的山岭,宛若一条巨龙,一直延伸到十几里外和内乡县交界的横梁山,和海拔一千多米的最高峰(高峰印)相连。由于沟渠外就是田地,惜地如金的山里人,只能把后来离世的亲人,分散埋葬在周围的山坡边,一个地方往往只能埋一两辈人,以至于长大以后祭祖上坟都要上下跑几里地,成了一件不大容易的事。父亲和叔父在时,每逢年节和清明,就带着晚辈们上下跑着去上坟,今年去了,明天要是一个人再去,可能就找不到荆棘和草丛中的坟头了,于是就在十五年前的清明节里,将上推三辈的祖坟全立上石碑,一来是永志纪念,二来是用文字昭示后辈,这里埋葬的是自家的祖辈亲人。沉甸甸的石碑,铭刻着祖辈的功德,也寄托了后辈的殷殷怀念。

打我记事起,姑父是第一个离世的亲人,以至于面对躺在厅堂的尸体时,竟然茫然无措,好好的一个人,好好地教着书,怎么说没就没了。第二个就是平时体弱多病的母亲,当我周末回家时,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不几天就撒手人寰。那是我看着咽气的亲人,凄风苦雨中,一副白茬棺材,匆匆地掩埋了母亲。再后来就是上大学时,裹小脚的奶奶突然离世,一纸电报,将我召回。再后来就是二姑,二爹,父亲,二哥,姐夫,大哥。

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看惯了雨雪风霜,也渐渐地明白了清明的含义。人们一辈一辈地繁衍,也一辈一辈地逝去,每一辈都留下深深的印记。当人们不断地仰望前辈的恩德时,也留下自己的奋斗历程,留下对先辈的感念,对社会的贡献,对后世的期许与付出。

就这样,一辈一辈地接续着,后辈踏着先辈的足迹,改变着自己,改变着命运,也改变着世界。从远古到现在,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同时,人们也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慎终追远,缅怀先祖和亲人,缅怀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进步和富强流血流汗的人们,在一颗颗心灵上,种下感恩的种子和春天的花朵,让人们随着一个个春天的脚步,走向希望,走向未来。

江孔顺: 1963年生于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黑虎庙村, 198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西峡楹联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党支部书记,神护江企业法律顾问中心主任。担任河南省直机关工委、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雪麦龙香料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新开元实业有限公司、郑州汇友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2015年举办个人摄影展,并将展出作品现场拍卖所得四万多元捐献给家乡的小学。

《伏牛文学》编辑部

推送精品原创,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给爱文学的你一个展示自我才华 的舞台。以文养心,抒写美好,温暖生活。文学依然神圣!你我携手同行!欢迎关注!

.本刊征集:诗歌、散文、小说、杂文、随笔游记,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发稿十日,读者赞赏金额的70%发放给作者,30%留作本平台维系费。赞赏在20元以下的不予发放。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谢绝一稿多投!

.作品一经发布,将根据阅读量和文章质量,择优入选文学杂志《鹳河》、文化报刊《西峡文化》和头条等网媒。

主编微信:LHJ720826

主编电话:18568752233

投稿邮箱:318063126@qq.com

把时间交给阅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