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芸芸众生皆佛子
文/北山愚公
雨珠洒在展阔辽远的河面上,溅起一串串佛音,荡开来,荡开来。鱼潜在水底,想必是听到了,头部扬起,闪闪鳞片被理得顺顺的。这是鱼的早课,也是人的早课,这个人,是回到三十年前读书之地的我。
这里是龙门的伊河,伊河滔滔,大佛在石上,我在水底。佛以俯瞰众生的微笑,接纳我仰望的虔诚和敬畏;我以目光为梯,攀缘佛的高度,张望自己的前世。细雨迷蒙,迷蒙了山水的清亮,也迷蒙了凡尘的妄念,一心明澈,自水底浮起。终生愚昧,佛心平明。佛是佛,佛也是众生,也是人间,也是宇宙,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你却抓不住。动的是水,静的是佛,佛以静态的存在观照水流的动,水来他在,水去,他也在。
一帘又一帘雨,从天而降,从大佛跟前流过,再流过,循环往复,不休不止,像看不见的时间,一轮又一轮。佛的眼睛不动,慈眉善目,平和深远,似乎是雨经过了他,又似乎是他经过了雨,他与雨本来就是一体。这多么像一个人能够拥有的时间和生命记忆,可是,人何尝有过佛的端庄从容?
时间如水,缓缓流过,没有声音,不留痕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流走的,只剩了看不见的欢乐或忧伤,在记忆里哗哗流淌。那种声音让人心疼,你能感觉到某些人事、风物正有声有色地褪去,却任谁也抓不住。或者,那看不见的岁月,就像是“咣当”一声被锁进漆黑铁笼里的苍狗,你却想不起钥匙藏哪里去了,也找不到人去问询,只能任其呐喊、消瘦、隐去,无声无息。
多年以前,玩累了回家,一闯进门,就看见父亲坐在窗前,捧着书读。他刚洗过头发,刮过脸面,棱角分明,平整短发,黑亮如油,熠熠生辉。夕阳要落山了,蓝色打补丁的中山装,干干净净,映在柔黄色的光影里。光线一点点暗下去,暗下去,把父亲罩起来,很是慈祥明远。那年初夏,深夜,南风犹凉,月光明亮,父亲拉着我走在山路上,去杜关看栾文祥唱戏。我们的影子一高一矮,一会儿交错,一会儿分开。没有觉得饿,也没有害怕,那是我和父亲走过的最幸福的路,但走着走着,父亲不见了,我走丢了他。偶尔想父亲,只一转身,就又看见他,慈眉善目,站在面前。猛然觉醒才知这是三十七年前父亲离世之前的画面。
记忆不在了,苍狗不在了,但我还在,时间的水流还在。它带走了一些,又带回了一些,你还是你,但又似乎不是你。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心外的你,是现实的、需要张扬的你;内心的你,蜷缩在梦里,偶尔放飞出去,让心外的自己不要太累。古人讲天人感应,其实就是抱朴守拙、顺应自然。贪求外物,则为物所累,得不偿失;反观内心,则空阔明慧,风生水起。
自然变换,世事沧桑,山不移,水长流。一旦靠近山水,原来世界里的一切原则、观念、信仰,毫无立足之地,你会忘了来时的心愿,颠覆了原本的世俗法则。无论你多么渺小、卑微、胆怯,都会在辽阔宏大的背景下,变得高大、尊贵、坚强起来。这是心外的自己回来了,心内的你站起来了。
一个人洞明内心,才能洞明天地,才能靠近佛意。佛是文学,文学也是佛。世界是动的,文学是静的;世界来,她在;世界去,她也在。那么,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如何以静态的作品应和动态的世界?李洱老师说过:刘震云的作品中有深深的悲悯情怀,他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宿命,化变为不变,世界在他的文字里变得如此简单。他的写作是愉快的,他象上帝一样俯视人间,用一双大手抚摸每一个人的脸庞,他是靠近佛的。
姑且不论他和冯小刚的关系,仅从作品上看,确是这样的。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佛的子民,只是很多人不自觉偏离了佛的方向和道意。佛,并不遥远,就住在灵魂深处;佛,也不是学得,而是悟得。大多数人学佛,认为佛学不同于世界学问,实践修行,方可入境。实际上,迷则众生,觉则佛,放下就是给身心最大的修养。万缘本在红尘中,与任何主义、思想无关,放下并不是把自我放空,心满满的,何时何地都在修养。身处红尘而不沾染,方为放下,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淤泥就成了莲花。即使不苛求被世俗接纳,至少在芜杂中葳蕤,像草木一样,不分时节,不问去处,以葱茏的绿意,柔软生命的真意。
佛为体,尘为用,倘若将佛简化为某些形式,青灯素衣,远离喧嚣,逃离苦难,香火奉献等,把玩套路,不重实质,游离于佛的觉悟之外,就背离了佛的本意。佛讲实践,佛也讲成就,天地赐你为一棵树,必得葱茏蓬勃;倘若放弃自然规律,躺成一段枯木才算是得了大自在,岂不荒谬?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传奇和童话,我们有责任让自己传奇地活着、童话般地活着。众生合一,生于红尘,又如何能远离佛而独存?在佛尘之间修养,便可在繁复中剔除芜杂,留了洁净,而不是游离于本相之外,完全放弃自我,获得一个不是自己的生命实体,成为另一颗浮尘!
写作者是在精神领域做事的人,写作的目的不是让作品成为什么,也不是要通过写作使自己成为什么;而是回到内心,看好自己,善待别人,观照生活,记取生命的温暖和启示,获得真实而客观的体验,分出自我和大众,完全自我,完善写作的意识导向。懂得人心,你才有写作的可能,否则,你对物象世界的体验将一片空白,无病呻吟,哗众取宠。你在什么样的气场,或者你创造了什么样的气场,并以自己的方式去观照社会的场,你才能有情有义、有理有趣地汲取信息,写出真实光明的文字。
独立苍茫,群山连绵,河风猎猎,雨雾一缕一缕散开。草木之上,大佛高居崖壁,安稳如山。这是安居红尘之上的佛,以大地为根基,佛门内外,石头也是温暖的。对面香山的白居易,在经历了繁华和离乱,唱罢《长恨歌》后,看淡了一切,变成了白乐天。一些情愫在某种混沌的状态里沉睡很久,终于,在雨水流过的佛眼中醒过来,醒得如此彻底。自知愚钝,终为佛外之人,但仰望大佛,凡心洞明了。生命之真相在佛。佛在身或心都一样,做好自己,脱离一切政治之外,做的像自己,便可做入世的佛了!
所谓“不俗乃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朴素,佛本多情,靠近佛,在红尘中得大自在,你便远在众生之上。人不敢靠近佛,是不敢靠近佛的痛,轻轻挥手,只带着佛的慈悲。
编者推荐
仓央嘉措有这样一首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的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 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两步便是天堂 / 却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重重 / 而走不动路 ——这便是妙悟。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于是这佛教与文学便有着深厚的渊源。佛教一度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多重社会文化心理需求,乃至于历朝历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对佛教的接受都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流传着数不清的奇缘轶事。《芸芸众生皆佛子》是刘老师潜心清修的顿悟之作,他将生活作为修道场,将妙悟提炼成文字:“佛本朴素,佛本多情,靠近佛,在红尘中得大自在,你便远在众生之上。人不敢靠近佛,是不敢靠近佛的痛,轻轻挥手,只带着佛的慈悲”,使物我两化,这是佛心的修行和自性的洗涤。把一颗狭窄的凡心修成了一颗慈悲的佛心。请大家随着刘老师的心境去感悟一颗佛子之心吧!
(欣 燕)
作者简介
北山愚公,俗名刘振华,豫西卢氏人。高中数学教师,诗书画、石酒茶,冷静看世界,信笔作涂鸦。不登大雅之堂,常受方家笑话。然,秉性使然,任由风吹雨打。
●真爱(小说)●北山愚公自选诗●四季的吟唱●一视同仁●故乡的声音
●虫鸣的秋天记忆
●人生易老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 宋海峰
李宏文 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文苑主编:卢 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 瑞
张欣燕
程向楠
邹 楠
本期校审:张欣燕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
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宋海峰律师
欢迎扫码关注,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