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怀念大姑
文/党海涛
昨天晚上做梦,我梦见大姑了。早上醒来,枕巾打湿了一大片,这是我太思念大姑了。大姑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二年了,可是在我的心里,大姑的音容笑貌不但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模糊,反而在记忆深处越发清晰,就像是昨天和今天一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姑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我脑海中,往事一幕一幕,就像幻灯片似的在我眼前切换播放。
我和大姑见的最后一面是在大表姐家小孩满月喜事上,没有想到那次匆匆的见面成为永别,从此深深的愧疚伴随着我,我一直遗憾没有报答过大姑对我的关爱。
记得一九九七年我去开封求学,大姑来送我,她对我说:“涛长大了,懂事了,考上了学。到学校好好学习,学成了,到时候吃公家饭。你身小力薄的,干农活老受症。”在开封半学期的求学生涯,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学业之余我常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对大姑的思念也是与日俱增。
好不容易等到春节放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大姑家。父亲说:“你大表姐生小孩了,你大姑在伺护你大表姐哩,正月娃满月时就能见到你大姑了!”春节后,在大表姐家里,见到了大姑。那天人很多,大姑忙前忙后,为大表姐家孩子过满月之事操碎了心。从大姑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我明显看到了大姑的疲惫。大姑见到了我也很高兴,问我在学校的情况,我一一作答。大姑嘱咐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最后还不忘给我发了压岁钱。我对大姑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小孩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大姑把钱塞进我口袋里时说:“涛拿着,到学校想吃啥了买点啥,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舍不得花钱饿着了。”万万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放暑假回到家时,父亲告诉我大姑去世了。
“啥时候?”
“你开学后不久。”
“为啥不打电话告诉我!”
“怕影响你学习。”
这时,我早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眼泪夺眶而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暗自责怪父亲没有告诉我,以至于我没能见大姑最后一面。
我父亲兄妹五个,我有三个姑姑,大姑排行老二,她们都待我很亲。但在我内心深处,总觉得大姑待我最亲。在大姑的娘家侄儿中,我总觉着她也是最疼爱我的,或许是因为我是她最小的侄儿吧。听父亲讲: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爷爷奶奶过世早,父亲成家后,大姑老是操心父亲的光景过不下去,在经济上和物质上常常接济父亲。当时,大姑家里有钢磨,大姑经常和姑父磨好面粉,一起给我家送过来。在大姑家和我家之间的山路上,不知道洒下多少大姑和姑父的汗水,留下了他们多少个脚印。
那时父亲刚刚在乡供销社参加工作,农忙时请不来假。大姑在忙完自己的庄稼后,就和姑父、大伯来帮母亲收庄稼。父亲在供销社上班很忙,经常是抽空晚上回家的。但是,不论有多晚,父亲和母亲都会去大姑家里坐坐,拉拉家常,叙叙旧。在那困难的日子里,浓浓的亲情淡化了生活中所有的艰辛和苦难。
大姑一九四零年出生在东卜象峪内一个叫安沟的小村,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三年自然灾害,这些经历磨砺了大姑的性格,她很坚强,从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听父亲讲:大姑在娘家时,主动承担爷爷奶奶的生活重担,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叫苦叫累。大姑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她一生含辛茹苦地抚养了六个孩子,连娘家的后辈她也是操碎了心,听父亲讲:是大姑和小姑亲手接生的我。大姑勤劳能干、淳朴善良、乐善好施、待人热情厚道,是方圆附近公认的好人。大姑和婆家、娘家亲戚的关系都相处的很融洽,左邻右舍也相处和睦,几乎没有见过大姑和别人红过脸,吵过架。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谁遇到难处了,生活困难了,只要大姑知道,定倾力相助。大姑的婆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一日三餐全有大姑一人操劳,吃饭时常常是分两桌的,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饭很是热闹,说说笑笑,劳作的辛苦在饭桌上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即便是粗茶淡饭也能吃出幸福的味道来!
在我记忆深处,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家里最热闹,我也是最高兴的。因为这天三个姑姑和大妈都会带着礼品到我家来,给过世的爷爷奶奶点汤,以寄托她们对亲人的哀思。那些礼品在现在来看不过是些寻常的蒸馍、火烧馍、点心和麻片之类的东西,但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即便是寻常的东西也能让我高兴很多天。大姑每年拿的点心都是最好的,我最爱吃。有时候三个姑姑不走了,晚饭后就和父亲母亲在一起拉拉家常,我常常是在他们的谈话中睡着的。当时小没觉着什么,现在想想那时候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啊!
小时候,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我最爱去的地方便是大姑家,大姑家人多热闹,既能和表哥在一起玩,还能坐在方圆附近少有的大彩电前看《西游记》、《乌龙山剿匪记》,那真是儿时最美的享受。我儿时有个坏毛病,就是用小碗吃饭且不换碗,大姑知道我这臭毛病,就用大碗给我盛饭,我也把饭吃完了。“都说小涛吃饭不换碗,今天我就治治这臭毛病,一大碗饭不是也吃完了?”大姑的责备中充满着爱怜。在大姑那儿,大姑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但我最爱吃的应该算是项圈馍(卢氏当地也叫曲连馍)。大姑把包裹着葱花、盐巴、香油、小蒜以及外面沾着芝麻的项圈放进土灶炉膛内,等到外面烤得焦黄焦黄时,就拿出来给我吃,焦香酥脆,味美至极!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啊!
我最敬爱的大姑,虽然您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我无法忘记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之情。有无数个夜晚,您的音容笑貌都会出现在我眼前,对您的思念之苦常常使我无法入眠,只能以文字来寄托我对您的思念之情,如果有来世,我还做您的侄儿!
大姑——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编者推荐
常听人说“姑侄亲,辈辈亲,断了骨头连着筋”,今天看了作者的文章深有感触。
清明将至,作者以朴素的文字缅怀过世的大姑,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细讲述了大姑生前对自己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作者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从大姑给的点心、大姑烤的曲连馍、大姑给的压岁钱中感受到温暖的爱;作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从大姑和姑父磨面的“嗡嗡”声中,从大姑和姑父丈量他们两家之间山路留下的脚印中感受到了厚重的爱……琐琐碎碎、点点滴滴都蕴藏着无尽的爱,大姑无私、善良、豁达、奉献,怎能让人不怀念?不感恩?
作者简介
党海涛,男,1981年生,卢氏横涧人。国家执业药师,现供职于县内某企业。爱好文学,闲时常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最喜挑战马拉松和读书。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
张银成 周天鹤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一和
文苑主编:卢一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
一一一一:程向楠 邹一楠
一一一一:李一璇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 一一一 一一一一 LSWY1818@163.com
▊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
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宋海峰律师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