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咖啡价格表
今天讲个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供给和需求。
什么是供给,什么是需求呢?
为什么供给和需求这么重要?
下面用星巴克这个例子来说明星巴克如何利用供给和需求来给一杯咖啡定价的。
一提到星巴克,你会想到什么呢?
星巴克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店,已经成为美式生活方式的代表之一。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比较性网站finder对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星巴克价格进行了排名:同样是星巴克最小号杯(中杯)的拿铁,在丹麦需花费6.05美元(约人民币43.2元),丹麦也因此“荣登”星巴克全球价格榜首位;而“垫底”的则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同样的一杯仅需1.78美元(约人民币12.7元)。最贵和最便宜,两者相差4.75美元。
排在价格榜前五名的还包括:瑞士(5.94美元)、芬兰(5.4美元)、中国澳门(5.21美元)、卢森堡(5.18美元)。美国星巴克价格排在第16位,在纽约一杯中杯拿铁的价格为4.3美元。英国价格排在第41位,在伦敦一杯中杯拿铁价格3.58美元。中国在这份榜单里排名第26位,在上海一杯中杯拿铁的价格为4.08美元。
一般来说,一杯星巴克拿铁咖啡售价30-40元左右,仔细想想,其实一杯咖啡的成本很便宜,无非就是牛奶加咖啡,还有就是场地和员工。
一杯30-40元的咖啡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一顿麦当劳,一顿吉野家,基本超过了大部分的午餐,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的午餐。既然成本这么低,那么星巴克凭什么卖这么高呢。
看下星巴克的策略,最关键的地方是他除了供给咖啡,他还满足了客户的其他需求。他满足的第一个客户需求是找个地方聊天和约会要求(星巴克是第一个打出第三空间概念的公司),第二个是拿着星巴克的身份感,因此,星巴克的定价策略是,满足找地方聊天的需求和追求中产阶级身份感的需求,咖啡只是附属品。在喝星巴克的过程中,还有个关键需求就是提高自己的逼格,就是中产阶级获得的“身份感”,很多白领会觉得拿了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就是中产白领的标志,所以大部分的顾客愿意为身份感多付溢价。所以第三空间+身份感+咖啡=40元,合理!
星巴克定价方式的巧妙之处,还有在于非线性定价策略,以星巴克的杯型为例,中杯32元,大杯35元,超大杯38元,中杯355ml,大杯473ml,超大杯591ml,计算一下会发现,中杯每毫升0.09元,大杯每毫升0.07元,超大杯每毫升0.06元。
星巴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第一,有些人并不喜欢喝咖啡,只是想获得身份感,所以他买中杯,降低了价格门槛,但是每毫升付的钱更多。第二,有些人是真的喜欢喝咖啡,顺便获得身份感,那就吸引这些人买超大杯,能获得更高的盈利,因为咖啡本身没什么成本。所以不管是中杯还是超大杯,星巴克都是赚的。
我们在喝一杯30元星巴克咖啡的时候,真正喝进嘴里的咖啡成本可能就5元,还有25元喝的是星巴克的服务和文化。
星巴克的定价方法他并不考虑成本加价率,只考虑客户愿意为需求付多少钱,所以星巴克的咖啡定价跟物料完全没关系。
最后回顾一下供给和需求法则。
供给可以告诉我们卖方想卖多少东西,需求可以告诉我们买方想买多少东西。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实际上绝大多数商品都适用这个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