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游诗界》诗刊总第103期
吕游选诗092期
题记:“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这一称谓,是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我洞悉了“高研班”这一特殊含义,通过公众号倾诉了对高研班这一特殊群体的真挚情感,正如当年王蒙用“万岁”一词致敬青春,我用“万岁”一词致敬“高研班”。这一期,沧州诗社继续推出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专题,倾力推出高研班成员王明远的诗歌和他的随笔,以及诗友写给王明远的诗歌和文章。(吕游)
本期诗人
(排名不分先后)
王明远 吕游
责任编辑:沧州诗社
封面油画:源自网络
本刊书法:刘砚平
投稿邮箱:zhongguo1970@126.com
微信联系:wansuishige
吕游选诗—诗人影踪
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诗人王明远(左一)和高研班班主任杨志学(左六)及同学们。
王明远在东北。吕游选诗—高研班
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王明远
王明远的诗
在佛母山
斋堂里
唱诵仪轨的声音静下来了
合十的手掌放下了
师父的目光依次从每一排座位扫过
从桌面到地面
从吃饭的姿势到吃饭的声音
我还有一只饭碗是空的
没有想好用什么来填满它
师父的脚步停下了
在我的座位前
他弯下腰
从地面上拾起了一粒米饭
仰头放进了嘴里
闭嘴咀嚼咽下
师父的脚步停在
对面的座位前
又弯腰
起身仰头张嘴
闭嘴咀嚼咽下
师父又一次来到我面前
对那只空饭碗:
能为你做什么
眼圈湿润的我
起身合十
一碗水
泪流不止
面对师父端来的那碗水
内心深处的过往
一一涌出
在山上
山上
两棵一起长大的青松
是两个笔直的兄弟
下山了
一开始他们做房架
后来房子倒了
他们又在一起做床架
后来
床架散了
再后来
他们没有后来了
天知道
下山后他们在一起做了些什么
如今
只怀念在山上做树修行的日子
云朵也要找到自已的归宿
每次看到一场雨雪
飘向这沉默的大地
我就想:
又有一些白云跌落了尘埃
那朵朵白云
他们都曾是一方土地上苦苦修行的水
一朵白云一片土地的希望
一朵白云一片江河湖海的寄托
天庭里
白云也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一不小心融入低层黑色云系很快就会打回原形
静静打坐的
向上升腾的
会幻化成一朵朵盛开的白莲红莲
辉映着大地和天堂
只是那一朵孤云
让我无法心安
她在天庭独自飘泊的模样
如我在人间:
一个苦逼的孩子
在心里紧紧地捂着行将消散的水份
自以为真
王明远,黑龙江佳木斯桦川县人,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学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起有诗歌、散文等见于报刊、电台和网络。先后在《诗刊》、《青年文学》、《中国诗赋》、《诗林》、《扬子江诗刊》、《上海诗人》、《当代诗人》、《中国诗歌网》、《东北风》、《天蚕之声》、《中国朗诵艺术杂志》、《为我读诗》、《中国税务报》、《海南日报》、《天天快报》等报刊(网刊)发表诗歌作品200篇(首)。作品入选2012、2013、2016、2017《中国年度优秀诗歌》,著有诗集《感恩与忏悔》、《在安邦河》。
吕游选诗——印象·这样
印象·王明远
诗歌/吕游
王明远:写一写冰雪里的哥哥
写他和写一场北风一场大雪没有区别
低八度的风柔香型,如酒就是他的声音
东北的汉子一旦飘飞如雪,就是他的面容
他的高冷在他的诗歌里,思想有冷峻的一面
他抱我也是雪人般的,童话般的轻盈
我怀疑他是东北的异端,雪少了一角
冷就降了一度,他的热情就高上去一分
一个人要曲折多少回,像那个面团
揉搓多少回才精道如老道的诗人
变成这个他,风雪搓暖了他冰冻的目光
以冷制冷,以毒攻毒
以袅袅佛香苦渡袅袅佛香
他也袅袅了,点燃的他
从我身边飘回到冰雪覆盖的大地
留给我的佛号,译成东北口音
嗯呐一声,王明远就是远明王了
一看到地平线的太阳,就想起了他
2017.9.12夜20:23
哥,要在黑龙江等我
只有诗歌,才能抵达远方
我,活在想象里
遥远的湖水,是个哑巴
月光太远,路上遗失了回声
我看不见。沧州那么小
不够摩擦掉抵达黑龙江的路程
只有诗歌,快如闪电
写下每个字,已经把雨送到你身边
2018.6.24深夜23:52
安邦河,流着流着就远了(随笔)
——印象王明远
文/吕游
敲了敲上海大学宿舍公寓某卧室的门。开门的,是个老头,不,半大老头。我很主动,说我是“吕游”,他就很开心的样子,“吕游啊!”一说话,我就听出来,他是东北人,听他介绍,知道他叫王明远,来自黑龙江佳木斯。我去贺兰县凭吊萧红,路过一个岔道,上面标注着“佳木斯”,我问当地的诗友,他告诉我:哈尔滨距离佳木斯还有600公里。眼前的王明远,来自佳木斯,距离沧州超过4000里地之外的地方。
老人,就很和蔼,他的脸上,就是。他和我一样,带着一副眼镜,但是,镜片后面眼睛里的光,明显不如我有硬度。我对着镜子看过自己好多次,目光里有太多的“钢”。王明远不是,他看我,目光很柔和,像水。这是男人不该有的。我喜欢眼里带火,爱憎分明的男人。他不是。我说什么,他就认真听着,没听到过他会反驳我什么。我就没了脾气。我就怕这种人,尤其男人。男人天性是要用来对抗,打仗的,那才爷们。他,不是。
王明远,像。像老人,其实不是。他只大我两岁,年龄不是很大,只是乍一看,有点老相。和我年龄相仿的,我都认为是年轻人。在接下来的日子,他的言谈证明了这一点。每天,我会打个电话给家里。我们在一个宿舍,不避讳他。他会跟我开玩笑:谁啊,相好的?我笑着告诉他:你弟妹。再打电话,我就开免提,让她听着,告诉妻子:回头带咱哥回家看看。王明远就冲我笑。那笑,是年轻人才有的坏笑。其实,他显老,不是长相的问题,刚见面那天,他嘴上,腮下就有很长的胡子茬。女人长胡子,凶;男人长胡子,显老。如果不是马克思,不是吴秀波,男人最好不要留胡子。
刮了胡子的王明远,自然就清秀多了。不过好像证明他来自东北,就穿一件黑色外罩,很厚的那种,很保暖,内穿一件高粱红毛衣,炉火一般。东北人原本就有那股子热辣劲儿吧。千万不要被地域和外在的东西迷惑。千万不要认为南方人就隽永清秀,东北人就粗犷豪放,最少王明远不是,最少,王明远的诗歌不是。我喜欢北方的诗人,一打开就有一股子狂风吹来,小刀子似的风,割着你的脸,烈酒扑鼻。读诗人周涛的诗歌,就是这样,他的《野马群》,就是。
王明远的文字,给了我一条河,叫安邦河。那是一条躲在东北大山里的河,沿着山,悄悄流出桦川县,很害羞的样子,悄悄汇入松花江,不见了踪影。王明远仿佛就是安邦河的影子,从黑龙江流进黄浦江,在培训班,不显山不显水。我问他:哪年写诗歌。他告诉我:八十年代,早呢!诗歌创作,就真的像一条河,一下子深了三十多年。这多像结了30厘米厚冰的安邦河,“过了小雪,安邦河就封冻了,可以在上面行走了,也可以趴在上面看冰层下五颜六色的水草在水流中慢慢摇曳,象是品味时光的流逝。”这是王明远在他的散文《安邦河,还是一个孩子》中的描述。安邦河,那会是多么清澈的一条河流。
高研班培训期间,我们去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参观。在通往国家地质森林的路上,王明远拐了个弯。我问他去哪里,他说:去看他的一个师父。崇明岛上有一座寺庙,那里,有王明远说的“师父”。王明远喜欢修行。练书法是修行,笃信禅宗,也是。我们在一个宿舍,晚上,他会打坐,只是当时我不知道他是修禅。
王明远,应该有法号的。他说,他的师父授予过的。但是,在我看来,他取法号“明远”即可,像他的家乡,那条明澈的安邦河,静静地,静静地,流向远方……
2018.11.25傍晚16:55于沧州
吕游选诗—散文
安邦河,还是一个孩子(散文)文/王明远
过了小雪,安邦河就封冻了,可以在上面行走了,也可以趴在上面看冰层下五颜六色的水草在水流中慢慢地摇曳,象是品味时光的流逝。
安邦河,是大自然和人类的孩子。而我和她一样都带着自然的童真胆怯地走向世俗,让人认识、让人解读、让人关注、也让人不理不踩。
在自然的河流里她是不起眼儿的,她不磅礴不奔腾,不壮阔不豪迈。可她是稳重的是美丽的是大方的是端正的。她无名无闻,可她和所有的河流一样有奔向大海的勇气:她从完达山脉的七星峰出发,在辽阔的原野上匍匐前行,蜿蜒北上汇入松花江后一路向东高歌,在同江市的三江口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最终流入大海流入大洋。
小河终于流进了大海,可她依旧平和地流淌,不动任何声色。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俗里她宛如自然的处子,静静地走着,冬天雪白芦花白;夏天水白荷花白;我喜欢她的白,象我的心事让人一看就明白,因为我和她一样都还是一个孩子,都还太小装不下太多太多的世故,就象一个薄薄的纸袋如果多放一点东西就会撑破单纯的脸。
安邦河真的是一个孩子,我没有骗你们,我说的是真话。相信我:她和我一样是一个孩子。相信我,别让我流太多的泪水,祈求你相信的泪水:安邦河是一个女孩。
别用世故的眼睛看她,否则你的眼睛会被她的单纯刺痛,她的故事催人泪下……
我想过了小雪,过完大雪来年开春,我去安邦河找她,她和我一样是安邦河的孩子。
想听我讲她的故事,我们相约来年,相约吕游诗界。
2018年11月23日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吕游诗界》微信公众号所推“沧州诗社”内容均已经作者同意。感谢源自网络图片作者。对本公众号图片使用如有异议,我们将随时纠正、删除。
欢迎关注《吕游诗界》微信公众号。吕游诗界是“沧州诗社”诗歌推送主打网络平台。沧州诗社责任编辑(排名不分先后):战芳、邱红、王汉中、草原狼、杨洪谦、纪墨、王连宗、梅子、东汸、觉斓、王十二、柳三春、宋圣林、吕游。
投稿请加入“沧州诗社”微信群,微信:wansuishige。诗社常年征集诗歌作品及诗评,以及诗人活动照片(一旦推送,便视为授予吕游诗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