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大漠深深深几许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发表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大漠深深深几许
投稿作者:张俊
大漠深深深几许?黄沙飞飞飞何处?古有金甲破楼兰,今有志士建绿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于我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此。
初进大漠是在多年以前了,当时我还是一个青涩少年,对于沙漠从未经历,甚至未曾想过,此生会与大漠结下不解之缘。初见大漠时,看见此起彼伏的沙丘绵绵不绝浩瀚如海,广袤天地之间了无生机,“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就是它的最佳写照。顿时,孤寂、苍凉侵袭了我的神经末梢。当然,这也和一位老石油在我临行前讲述的故事有关。
1996年夏季的一天,塔克拉玛干塔里木盆地骄阳似火,炽热的戈壁滩上热气蒸腾,脚下的沙地烫的可以煎熟鸡蛋。
一物145队的李朝驾着一辆老三零大货车穿行于戈壁、沙漠之间,因为已经完成了送人任务,他惬意的驰骋在广阔天地之间。眼看着前方一堵黄色的“墙”如巨浪一般涌来,李朝一愣。沙漠里的沙尘暴说来就来了,他只得慢慢前行,不一会儿他的车就被漫天沙尘淹没。
那时候的汽车密封性差,驾驶室内外皆是沙尘,能见度1米左右。李朝用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不得已将车停了下来,这一等就是一个下午,沙尘暴也只是略有减小。
李朝归心似箭,驾车在尘雾漫天的戈壁滩艰难前行。行至半夜依然未见队部,李朝愈发心慌意乱,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迷失在“死亡之海”中了,惊惧、慌张……一次次冲击着他,一直到深夜,他都未找到队部。
天亮时,一阵饥渴感激醒了驾驶室里熟睡的李朝。先填饱肚子再说,他翻出仅有的大半个馕饼,就着半瓶纯净水,狼吞虎咽了起来。
吃饱后,他开始辨别方向,此时沙尘暴才消退,视野恢复了正常。李朝把货箱上的一大壶备用汽油抱下来,插上吸管猛吸几口,将汽油加进了油箱。那一刻他镇定了许多,“不论怎样,爬也要爬回去!”他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可是在没有GPS和北斗系统的当年,找到归途谈何容易,也只能是凭着直觉盲目乱闯罢了。
到天黑时,水尽粮绝,车里的汽油也所剩不多。一天的紧张驾驶,让李朝疲惫不堪,他停下车不一会儿就快速入睡。
第二天被饥渴感激醒时,已经没有馕和水,他只能忍着。可是随着日头越来越毒,车里越来越热,他也越来越渴,实在忍不住了,几近脱水的他通过自己的尿液才算熬了过来。
或许是他命不该绝,他硬是闯回了队部。回去时,队里只留有一个厨师,别的同事全都寻他去了。“这两天我迷路了,差点挂掉,赶快找些吃的喝的萨!”灰头土脸的李朝此刻显出几分悲壮,厨师一边火速上水上菜,一边听他说起那些震惊而感人的经历。
他们当时或许不会想到,他们所在的一物144队、145队勘探过的地方,第二年就钻出了沙46井、沙48井,拉开了塔河油田大开发的序幕,至今仍是王牌井。
此后我虽在大漠工作,却从未独自深入过大漠腹地。前阵金秋时节,与几位同事再进大漠腹地——顺北油气田。看着一望无垠的沙丘在车窗外如巨幕电影一般划过,不禁为大自然的广袤而折服。偶有固沙草格、胡杨、蓄水池、井架、输油站飘过,让我眼前一次次闪亮,不停地用手机拍个不停,不得不惊叹于这“死亡之海”竟已“换了人间”。不禁想起了那句热血了千年的边塞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同行的何哥问我:“你知道每隔十公里一座的人工蓄水池是做什么的吗?”我一脸茫然。他说,其实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层下钻几米就能钻出一口水井。这些蓄水池就是为大漠行车提供帮助的,也能喂养黄羊等野生动物。看着池边绿意盎然的芦苇丛,我不禁为我们的绿色油田建设叫好,让人对沙漠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老一辈石油人为水所吃的苦头,再也不会发生了。
现在油田四处可见花红柳绿、硕果满园,绿化、固沙早已成了基本功,更高层次的体现在于人对大自然的敬爱。这两年,油田投入了2.6亿元,专项开展“退井还林”工作,曾经胡杨林里的井站,现在都被茵茵绿草取代。在油田一线,时常传出“人狐奇缘”的佳话,井站的几名员工在工余时间,利用残羹剩饭喂养着一家子野生狐狸,帮它们在沙漠里也能“人丁兴旺”。轮台基地引用北山雪水修建了水系公园,放养的两对黑天鹅陆续孵出了小天鹅,成为西北油田的网红小鹅。园内还成了野兔、野鸭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过着无忧无虑的惬意生活。
我们驱车边走边聊,在小憩时分,忽然发现了在沙丘中时隐时现的光纤线。何哥解释说,这个光纤是稳定大漠钻井队军心的利器,现在井队员工大部分都是九零后,面临着婚恋难题。有了光纤,他们就能和恋人、家人随时视频通话,倾诉衷肠,不再翻越重重沙丘搜寻手机信号了,缓解了这里特有的相思之苦。光纤投运以后,钻井队的辞职率和离婚率大幅下降,年轻员工们在沙漠也能安居乐业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昏的大漠经夕阳渲染,瞬间变成了梦幻世界。举目四望,金沙浩瀚如海,天边的霞光渲出了紫红色的半边天际。我们的越野车就在晚霞下穿行于沙海、井架、胡杨之间,让人如痴如醉。
这里曾经孕育了灿烂的西域文化和边塞文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至今仍受热捧,成为了百听不厌的古风歌曲。物质决定文化,由此就能看出曾经的丝绸之路之辉煌。时至今日,丝绸之路的辉煌正得到传承和延续,西部地区迎来了开发热潮,一个个油田快速崛起,一座座城市日新月异,曾经梦回大唐的呐喊正在加速变为现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
(作者 张俊)
?点击此处随读:本平台主编作品
点击此处查看:近期热门作品收录
征稿启事
《中国诗歌文学精品》长期征稿
征稿:欢迎朗诵作品投稿
《作家美文》小作家学生专栏征稿
投稿作者请进(公告)
注:此文为作者投稿作品,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主编处理,微信:li923887813
投稿作品奖励规则:(1)投稿作品有30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400以上的,将再发表于搜狐新闻(或者今日头条)。阅读量800以上,将再发表于今日头条、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百度新闻,一点资讯,含微信平台一共6大媒体平台推广您的作品。多个不同类别的平台发表作品会让作品在网上可以容易搜到,慢慢积累知名度。(2)作品有二十五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八百以上还将获得‘作家美文·人气作者’称号,再次在平台发表时将注明该荣誉称号。
注:投稿作品需没有在其他任何微信平台发表过(平台也会核实),投稿邮箱:923887813@qq.com,主编微信:li923887813
书香课堂
精品荐读:
⊙谈谈写作(经验谈)
⊙两次失败的婚姻,我一无所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中国古人智慧:保持低姿态
⊙千万不要低估会写文案的人!
⊙ 诗词起名民俗文化
⊙ 犹太人的88个成功思维
⊙如何结合文学为孩子起名?
⊙人人可学记忆法
⊙学这种书法,好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