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诵读的《弟子规》,爸妈知道其中的含义吗?你有什么看法?
优质回答:
冷眼观世象,妙语暖人心。我是如沐春风啊,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支持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问答提出问题小学一年级不识字的小朋友要求背诵《弟子规》等所谓的国学经典,有意义吗?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详情请移步到我的头条号中浏览。今天,题主也问到了与《弟子规》相关的话题,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矛头所指的是逼着孩子诵读《弟子规》的父母们——孩子们诵读的《弟子规》,爸妈知道其中的含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孩子们诵读的《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孩子们诵读的《弟子规》是一本是什么样的书呢?笔者觉得《弟子规》作为一本古代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其绝大多数内容仍然适用于今天的孩子。这一点从《弟子规》的总序不难看出!总序,也就是中心思想。《弟子规》的中心思想言简意赅,只有24个字,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用现代白话文表述一下,就是人在家讲求孝悌,与人交往谨言慎行,讲究诚信,有仁爱之心,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样的“中心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做人标准。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提倡《弟子规》进校园的真正原因,就是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用这样一个言简意赅、涉及面广的行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有讲道德、讲礼仪、爱学习的人,同时以《弟子规》为切入点,更多地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诚然,《弟子规》中的某些内容已与当代的社会生活不相符合,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但正如不能将洗澡的孩子和洗澡水一块倒掉的道理一样,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弟子规》中的多数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仍极具价值的地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的继承。
二、孩子们的父母知道《弟子规》的含义吗?
坦诚地说,当下的多数父母并不知道《弟子规》的内容,更不了解《弟子规》的含义。这是因为:(1)长期以来,《弟子规》都是作为一种封建糟粕被排除在学龄儿童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外,其重新进入学龄儿童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当下的多数父母在其孩童时代,接触到此类读物的机会极少,即使偶有接触,也不会深入的研究学习,所以对《弟子规》的了解必然极其有限;(2)《弟子规》重新进入学龄儿童课外阅读范围之内后,尽管很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办了很多的推广或践行活动,但参与的主力军基本上以学龄儿童为主,家长并没有投身到了解、学习或践行的活动中来。(3)众多家长相当然地认为,《弟子规》作为蒙学读物,其阅读对象自然是也仅限于学龄儿童,与成人没有太多关系。因此也没有太大的动力阅读和学习;(4)以成年人的身份去诵读蒙学读物,有些家长都过不了自己那道坎——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这是一种自降身份的行为,因此也不愿意进行学习和诵读。这四个原因必然导致孩子的父母对《弟子规》及其含义都知之甚少,多数家长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实。
三、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多读读《弟子规》,为孩子,亦为自己。
当下的很多社会问题,究其实质,都是道德问题。比如,最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话题——某学校很多家长在放学期间堵住校门口要求该学校的教师必须在学校离校后才能离校。这在很多年前并不存在疑问,但现在却成了社会热点,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传统道德的滑坡和消亡。实际上,单纯地从通行效率来讲,让少数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教师离校后,再让数以千计的学生步行离校,无疑通行效率是最高的,当然学校要留有必要的保证学生有序安全离校的教师或职工;而把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有家要照顾的教师排在数以千计的学生之后,怎么想都不是个好主意。而且《弟子规》中也有相关的内容——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呢?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规定来学会尊重教师、尊重长辈。生活中,很多人一方面希望孩子们尊重老师,一方面又对教师横加指责、无理要求,极易使学生成为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的人。“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在社会道德普遍滑坡的大背景下,每一位家长不妨先独善其身,要独善其身不妨先从认真学习领会《弟子规》精神和要求先从,以身示范,为孩子,亦为自己。
冷眼观世象,妙语暖人心。我是如沐春风啊,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支持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
说实话,真的没有全懂,想好了,一起学习,以身作则
其他网友回答
爸妈能了解其中的含义是最好的,不然以后怎么教育孩子呢。一般买的书上都有解释的。孩子现在读《弟子规》都是机械的背,并没有理解意思,父母要在生活中点滴渗透给孩子。
其他网友回答
滚蛋,这种糟粕就不要出来祸害孩子了!培养伪君子!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管什么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算再精华的东西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