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天津卫的建筑 特别篇-2 | 天津科技大学(滨海中校区)多视角全面一览)

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
天津科技大学滨海中校区全景(无人机由南向北拍摄于2021年3月21日早晨)

2008年9月,18岁的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天津科技大学(当时的泰达校区)的校园,决心要努力学习和发展。然而,4年的大学生活,我却在迷茫中荒废了。我想,很多读者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大学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成功地把握住这段美好时光的人并不多。尽管如此,毕业后我还是几乎每年都来到泰达校区,这个我入学的地方,看看这里的变化,想想自己的人生。
天津科技大学滨海中校区全景(无人机由南向北拍摄于2021年4月4日下午)
每次回到母校,感觉都不一样。最开始的几次,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应该重拾奋斗的激情,不管当时的梦想还能否回想起来,前进的脚步不能停止,前进的速度必须加快。

我必须加倍努力,把荒废的时间补回来,尽快赶上应该达到的高度。荒废了4年已经很可怕了,所以我决不允许自己再虚度剩下的时光。

校歌曲谱(拍摄于2021年4月4日)

于是在近几年,我拼命地努力,读书、工作、拍照,希望能有所成。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读了150多本书以后,我的思想有了提高;摄影实践了6年以后,照片也获了奖,新的工作也和爱好结合了起来。但是,这远远不够,这只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大学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校训石(拍摄于2021年4月4日)

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母校的校训。现在细细品读这12个字,真的是涵盖了一名学子应该具备的价值观,足以规范我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我作为天津科大的一名学子应有的使命。

校园的两条主路——格物、致知

校园两条主路俯视图(无人机拍摄于2021年4月3日下午)

滨海中校区体育馆(拍摄于不同时间)
校园内部分宿舍和公寓(无人机由南向北拍摄于2021年4月3日)

第二学生食堂(无人机由南向北拍摄于2021年4月3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口号。100年前的中国人做到了,100年后的当代,仍然有无数国人践行。

滨海中校区图书馆(拍摄于不同时间)
图书馆前广场的国旗

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三枚精确制导炸弹或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
这三名牺牲的中国记者中,朱颖同志是1992届天津轻工业学院(今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艺术工程系的毕业生,是我们天津科技大学每一位师生的校友。1998年7月,朱颖同志随丈夫许杏虎同志赴南斯拉夫工作时,科索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许多同志为她担心,她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前往。到南斯拉夫后,她主动配合许杏虎开展工作,开车、传稿、购物、加油,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工作。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悍然施行空中打击后,组织上为安全起见,曾考虑安排她回国,但她毅然决然地留下继续工作。为了向国内广大读者揭露北约的罪行,她和丈夫许杏虎不怕牺牲,忘我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多次深入被炸现场采访。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27岁。2019年被追授为烈士。

泰达校区时的艺术学院(今艺术学院已搬至河西校区)

笔者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21年4月4日(清明节)晚至4月5日凌晨。原本对母校的拍摄,只是为了给校宣传部留下一些素材,并借此表达一下普通学子对母校的热爱。但这几天正值清明节,电视里播放着全国各地祭奠爱国先烈的活动。于是,笔者也效仿官方媒体,效仿爱国群众,纪念并致敬毕业于自己母校的爱国同志——朱颖烈士。
截图来自搜狗百科
今年是朱颖同志诞辰50周年,作为一名爱国的科大毕业生,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朱颖,了解五八事件。同时也希望每一个阅读了本文的朋友了解清楚,美帝等西方国家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从近代到当代,还会延续至将来。

谨以此文纪念爱国校友朱颖烈士,
以及每一位死去的爱国英雄和仁人志士!

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