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含义
为什么要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呢?说明以前的质量管理不全面,有局限性。效果不佳,需要改进,需要进步。
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设立大量的检验人员,专门负责产品检验。从成品中挑出废品、次品,实际上是“事后把关”、“事后验尸”。
哪里不全面?
质量就是检验人员的事情,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不全面就不全面呗,有什么弊端?
负责生产的只是关心生产的数量。结果呢?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后面把关的检验队伍也是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忙!
有没有弊端?有!需不需要生产人员关注质量,参与进来?需要!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工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被动地“事后把关”到主动地“事前预防”。恩,有进步了!生产过程中有质量控制了!
哪里不全面?
仅仅局限在生产制造部门。营销、研发、采购等部门都没有参与进来!
不全面就不全面呗,有什么弊端?
咱们质量人应该有体会:
研发设计的新产品要是不考虑生产制造环节,过于理论化了,后面的生产制造环节再怎么努力,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废品率超高!所以呢,研发质量很重要啊。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
研发要不要参考进来?要!同理,其他部门也是要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的!
接着,就来到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了!
我们先来看看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有了之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教训,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我们回到问题中来:
全面质量管理中“全面”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案就有了:
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营销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采购、工艺策划、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等。
全体成员参与–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
全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