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纳言全文
《孙叔敖纳言》全文及译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延伸阅读
孙叔敖纳言人物形象分析
①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
②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孙叔敖纳言的故事概括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
一个历史故事讲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和受到的启发
《孙叔敖纳言》出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作者想告诉我们:为官应该谦逊尽职,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译文: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孙叔敖纳言老夫说的话有什么特点
可贵之处在于:不人云亦云,也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为民请命的感觉。纳言的话语是告诫孙叔敖治理国家要注意之处而不是为了自身。尤其是在喜庆的时候“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更是难能可贵,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出场直接没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这样的老夫啊
孙叔敖纳言的言是什么内容意思
你好,译文孙叔敖作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字词: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拜访。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全文重点字词:孙叔敖为(做,担任)楚令尹,一(全)国吏民(官员和百姓)皆来贺。
有一老父(老人),衣(做动词,穿)粗衣,冠(做动词,戴帽子)白冠,后来吊(原意为“慰问”,这里是“吊唁”的意思)。孙叔敖正衣冠而(表承接)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助词,无意)不肖(不贤能),使臣受吏民之(助词的)垢(责骂),人尽(都)来贺,子独后吊,岂(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有说(说法)乎?”
父日:“有说。
身已贵而(表转折)骄人(对人傲慢)者民去(离开、抛弃)之,位已高而擅权(擅自用权)者君恶(讨厌)之,禄已厚(优厚)而不知足者患(祸患)处(隐伏)之。”
孙叔敖再(两次)拜曰:“敬受命,愿(希望)闻余教(教导)。”
父曰:“位已高意益(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足够)以(用来)治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