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婚庆习俗,从川道,到山里,家家都是一样的。正好家门姪孙永生定于古厉初八大婚,这是族内一件盛事、大事、好事,是人人竞相传告的喜事。从知道喜事时辰起,我几乎天天都在心里念叨,生怕人老忘事,错过行人情。初五一大早,我就在商州搭乘拼车往竹林关老家赶,也借机详细记录竹林关婚庆习俗。小车刚下高速路,侄子开峰就打来了请客电话,我告诉他已下高速。到家开了门,我前脚进门,开峰后脚到,向我要弟妹们的电话号码,他要一个一个地请客,我说不用了,我在巜张家大院儿》发条微信大家就都来了。
喜事就要有喜庆的样儿,喜日前三天,就要烘人气。初五一大早,租用的桌椅厨具出租户就给送来了。亲门党家都到场,亲门党家各族群不同,我们这个大家族好象是“进”字辈,以我辈算是一个老老爷,也就是父辈记忆中小时候都是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后来分家另立门户的各个小家庭。老辈子传下来老规矩,谁家有喜事、大事,前三天把大家都请到家里,过几天大家庭日子。按传统,这天请亲门党家到屋里通报婚庆诸事项准备情况,征求族亲意见,请长辈拿主意,团聚在一起,象一家人一样,男人做杂务,女人煮饭,人是自家人,饭是家常饭,不拉桌子不上酒,相聚叙叙家常里短。姪儿开锋言短,亲门党家都到场了,他没有按传统规矩给我们大家详细介绍婚庆准备事项,只是热情地招待我们吃喝,问了只是“啥都准备好了”一句话。他出出进进忙活着从村子东头到西头,挨家挨户、张家、王家、陶家、宋家、白家都请遍,见人不笑不说话,递上一支烟,告诉各户他初八给娃结婚,躬请前来喝喜酒。我们亲门党家这帮子人东一摊、西一堆,自顾自己相聚言欢。我进门到屋里屋外、楼上楼下仔细参观了一遍,发现侄子开锋俩口儿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房子盖的是六室四厅三厨三卫,家里各种农具、机具、用具、家具、吃的粮食、卖钱的药材、烧的柴火应有尽有,啥都不缺,干啥都不用问人借家什,活脱脱农村一个大地主家势。
初六提帮忙的,一大早,村子里的大厨师宋存山就来了,在他的指挥下,我们亲门党家这帮人,帮忙他在一块空地上支起了四口大铁锅,架上了蒸笼,搭起了案板,拉起了遮雨布,锅、碗、盘、碟、盆、刀、铲、勺等厨具摆放好。不一会儿,总管张永再也来了,村里也陆陆续续来了些肯出力给人帮忙的勤快人。永再是村民小组长,一般农村过事,总管都是说话有份量的村里基层干部。永再五大三粗,白白净净,文文气气,但有一对凶神样的大眼睛,言不多,声不高,他在人群扫视一遍,谁帮忙干啥合适心里就有了底。他不张榜分配任务,也不把大家喊一起统一安排,而是逐个走到人跟前商量着安排劈柴、供柴、烧火、烧水、摘菜、淘菜、切菜、炒菜、凉盘、蒸饭、刷锅、洗碗等等事务帮忙的。要说永生结婚帮忙的好请,他奶奶、我嫂子秀梅姐是个勤快人,村子里不管谁家过事,她都会早早儿去帮忙,蒸米饭、炒菜、切菜、淘菜、刷锅洗碗、打扫卫生,见啥活做啥活,总管安排让干啥就干啥,实心实意帮忙人,换下了功德,所以她孙子结婚,在村里一呼百应,能来的都来了。总管一安排、一说就行动、各就各位、各尽各责、各司其职、不吵不嚷、行动迅速。我服了,大厨宋存山计划真精确,总管张永再安排真合适,看着人不多,但由于人尽其用,各取所长,干着顺当,得心应手。准点开午饭时,十桌八个凉盘、五个热菜准备停当,开锋请的帮忙的陆陆续续都到了,大家主动拉桌子摆椅子,客人就位,连亲门党家共10桌,菜品传上桌,八凉五热乃竹林关传统十三花,上酒递香烟开席。这是正式喝酒的日子,大家你敬我让,开怀畅饮。席间,总管张永再穿梭于人群中,逐个点将,把初七女家过干宴席送菜礼的人;初八接亲的彩车、执事、引亲、接亲的人;接路的、放礼炮的、放彩花筒的、支应婚庆公司的、招待陪伴娘家人的、上礼单收彩礼的、购物购菜的、端盘上烟酒糖果瓜子花生上菜的、供应茶水的、接管供水的、拉线接灯供电的、烧炭供火取暖的、清理打扫卫生的等都逐人安排到位。饭后,大家都积极主动干了起来,有的收拾盘碗筷子洗刷、有的支饭桌遮雨伞、有的打扫场院卫生、有的寻火盆生取暖炭火、有的杀鱼洗萝卜、有的淘菜刮洋芋、有的围坐剥花生,人人进入角色,个个寻活干,院子里一派热闹喜庆气氛。
初七早饭过后,永生带我和新德哥、春山弟、新善弟、张彦姪我们一行六人,拿了双份四水礼,壹仟零壹圆钱红包到女方余铃家送菜礼。今天余铃过干宴席,为啥叫干宴席?传统习俗就是不上酒水的宴席。这是因为,女儿养大了,要成为人家家里的人,娘家人感到伤感,喝酒是人逢喜事高兴了要庆祝才开怀畅饮豪喝。所以女儿出嫁,伯叔婶娘、姑舅姨姐、邻居好友等至爱亲朋要登门给出嫁女“填箱”。过去“填箱”是要给出嫁女送家织绸缎二丈六尺、或一丈三尺细布子、或一套女式成衣;一双鞋;一斗粮食;烙的花馍娃儿、核桃、柿饼、枣一竹蓝子,意思是要把嫁妆箱、桌、柜填滿,故称“填箱”。招待“填箱”的至爱亲朋,吃不上酒水的干宴席。余铃家在竹林关江北新城,很近便,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六人先到四楼家里。余铃家就她和养父二人,余铃是个可怜女子,自小养父把她从雷家洞抱养到东岭石香炉村,是个贫困户,现在住的这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五十多平米房子,是镇政府为贫困户修的,把她家从山里迁移出来,免费送她家居住。余铃嫁张家永生,算是找到了好人家,进了福窝窝儿,相信余铃会珍惜这好姻缘,和永生恩恩爱爱过一生。在家坐了一会儿,余铃叔伯哥带我们到楼下吃饭,宴席是请人上门服务包席,菜品花样多,很丰盛,味道也比村里厨师自已做的好得多,我们还是坚持没让上酒水,吃了一桌真正的干宴席。饭后小坐一会儿后,就告別回村了。
初八大婚当日,来的最早的是我的文友“雨薇婚庆策划”曹长江,他带着儿子曹凯和儿媳,拉着婚庆用台子、道具等,一到场就搭舞台,拉线安喇叭,真是行家里手,三两下舞台搭好,装饰漂亮,音箱放出了甜美的歌声。接亲的一干人象征性的吃了饭,礼炮响起,由执事张书文引领,车队浩浩荡荡出发了。执事就是执掌着迎亲车队的总事务,一般由亲门党家辈份高的、见识广的、能说会道的人担任。要指挥车队来回安全匀速行进,要妥善处理娘家人各种诉求,要保证新娘子顺利走出娘家门,要带领车队按时到家。迎亲车队走后,我帮忙在堂屋香火台上摆放好“银升子”,装了象征金豆豆儿的玉米颗儿,安放一对红烛,插上三柱香,敬上五个献祭馍。新德哥和王元英准备好核桃、栗子、红枣、桂圆等八个果盘、摆好接路桌,桌上备了香烟、酒。真好,一阵礼炮响过,执事张书文领着迎亲车队十一点准时回来了。按竹林关传统习俗,应由一老者手里提个“金斗”,里面装点铜钱、象征金豆儿的包谷、象征银豆儿的大米,一边撒一边在接路处呼:树上喜鹊叫喳喳,余家女子嫁张家,坐花车,穿婚纱,脸上笑得开了花。一撒金,一对新人好财运;二撒银,新郎新娘多子孙;三撒新人进了门,来到香火台敬神。老者呼一句,众位亲朋好友和一声“好”。一对新人到了香火台前,老者高呼:请新郎、新娘浴手、沐面,为张门堂上列祖列宗明烛、上香,跪拜。一叩首,三阳开泰紫光照,黄道吉日天作合,乔木千枝思正本,丕振家声显凤毛。再叩首,福禄寿财同贺喜,喜结连理地佳配,神坛灯花颀结彩,张门良辰迎淑女。三叩首,列祖列宗功德厚,荫及贤孙万万福,凤毛齐美耀门庭,人伦继序循昭穆。复位平身入洞房。现在是婚庆公司司仪从接路开始,到进门,到香神台前敬神,再到婚庆舞台全程服务,讲的是通俗语言,说的话比传统婚庆多十倍有余。除敬神、拜高堂、披红、交换婚戒、喝交杯酒、证婚人证婚、佳宾讲话、答谢礼等正式礼仪,比传统婚庆多了许多打趣话、打诨话,突出了喜庆色彩,少了些庄重礼仪。礼成,开席喝喜酒。这就是完整的竹林关婚庆礼仪。
作为我个人,完整参加了侄孙永生、余铃婚庆礼仪,十分欢喜,一是欢喜老张家增添了一户人家;二是欢喜姪子开峰两口子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三是欢喜姪孙姪媳照应他奶奶、我的嫂子秀梅姐会更周到细心。说来说去老辈子都是一家人,当然欢心。
作者简介:张新中,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一九五零年三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人。在武警水电部队服兵役二十五年,转业在商洛市水务局任副局长、调研员退休。现为陕西水文化专家、陕西民俗文化研究协会会员、丹竹书院院士、商洛作协会员、商洛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商洛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特聘顾问。出版有《竹林关风情》、《竹林关孝歌》、《竹林关传说》、《竹林关道唱》四本书。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木南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张芬哲白月光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张新中‖张奎革命引路人
张新中‖竹林关善人杜国林
张新中‖世世代代记着你
张新中‖《秀美黑山》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