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拼音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延伸阅读

桃花源记故事完整版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范仲淹的桃花源记全文

桃花源记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停数?,辞去。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桃花源记全文注音版带解析

yíng shì luàn tiān jì , xián zhě bì qí shì 。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huáng qǐ zhī shāng shān , yī rén yì yún shì 。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wǎng jì jìn fù yān , lái jìng suì wú fèi 。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xiāng mìng sì nóng gēng , rì rù cóng suǒ qì 。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sāng zhú chuí yú yīn , shū jì suí shí yì ;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chūn cán shōu cháng sī , qiū shú mí wáng shuì 。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huāng lù ài jiāo tōng , jī quǎn hù míng fèi 。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zǔ dòu yóu gǔ fǎ , yī cháng wú xīn zhì 。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tóng rú zòng xíng gē , bān bái huān yóu yì 。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cǎo róng shí jié hè , mù cuī zhī fēng lì 。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suī wú jì lì zhì , sì shí zì chéng suì 。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yí rán yǒu yú lè , yú hé láo zhì huì ?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qí zōng yǐn wǔ bǎi , yī zhāo chǎng shén jiè 。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chún bó jì yì yuán , xuán fù huán yōu bì 。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jiè wèn yóu fāng shì , yān cè chén xiāo wài 。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yuàn yán niè qīng fēng , gāo jǔ xún wú qì 。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诗分三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相命肆农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照应,两句意思大体一致。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最后八句为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桃花源诗》里已经作了回答,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显然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