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二月二
文/容琳
主播:九月、焰、荷塘秋影
西府二月二
文/容琳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宝鸡又称西府、陈仓、西秦。
农历二月初二,西府人称为“龙抬头”“龙头节”,亦称 “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挑菜节”。这是一个与农业息息相关的节日。宝鸡地区自古重视农业生产,所以,西府人对“二月二” 这一节日情有独钟,民间有炒豆豆、说农谚、贴劝耕图、抬懒婆娘、挑菜、放风筝、撒灰圈熏百虫、咬蝎子尾巴等民俗活动。它提醒村民要珍惜农时,勤奋春耕,戒除懒惰,好好务农!
“炒,炒,炒豆豆,炒完豆豆翻跟头。” 这是宝鸡人耳熟能详的童谣。在西府地区,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民间都要炒豆豆、吃豆豆,部分地区还有送豆豆之习俗。“二月二” 之所以要炒豆豆,这与 “救金龙” 一说有关。民间传说,武则天登基,玉皇大帝大发雷霆,命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主管天河的玉龙,不忍心百姓如此受苦,便偷偷向人间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帝得知之后,将玉龙贬入人间,压在山下,并立碑 “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为了报答玉龙救命之恩,四处想办法,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大家发现玉米和黄豆都是金黄色的,很像金豆,炒一炒不就是 “金豆开花” 吗?于是大家互相告知,家家户户开始炒豆子,供奉在庭院,玉龙这才得救!久而久之,二月二炒豆豆、爆米花成为西府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习俗。过去西府人炒豆豆主要是炒棋子豆,将面和好、擀平,切成棋子状的小立方块,入锅翻炒至熟。炒出的豆豆色泽金黄、口感香脆,是深受大人和小孩喜欢的小零食。
岐山、凤翔一带还有送豆豆之习俗。新出嫁的女子娘家人要在第一年 “二月二” 这天,大张旗鼓地拿着炒出的棋子豆、黄豆、爆米花等豆豆,前往女儿婆家看望,看新出嫁的女儿日子过得如何,使姻亲关系更加密切;同时,送棋子豆寓意 “祈子豆”,期盼早生贵子。
宝鸡农村曾有劝耕习俗,通过驾牛犁地等活动劝农人耕种。凤县安河一带曾有个劝耕老习俗。二月二这天,安河周围的村民驾一对耕牛,找一块平地,在上面先耕一个大圆圈,在圆圈中间再耕一个 “十” 字,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 “田”字。这个略带仪式性的耕种活动,表达了当地村民认真耕种的决心。
凤翔县(今凤翔区)也曾有贴劝耕图之老习俗。1991年出版的《凤翔县志》载:从明正德年间开始,凤翔农户就流行贴 “天子耕田图” 用来劝耕。图上有题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撒种子)。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古人杳然不见面,今日纸上又相逢。” 题字清晰地描绘了这幅图的画面,天子耕牛,娘娘送饭,大臣丢种,一片繁忙的耕耘场景。
西府人历来看重农业生产,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劳作,农民们根据经验,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农谚。如,“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来小囤流。” “吃穿不愁,喜上心头。”
这句农谚认为:农民只有把握农时,来年粮食才会丰收,日子才会好过。“二月二,驴上料”,说的是二月二前后要给驴这些牲畜多喂一些精细饲料,让它们有更好的体力,服务于春耕。
农历二月初二,靠近二十四节气中的 “惊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谚云:“过了惊蛰节,锄头不能歇。”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年中很重要很忙碌的时候。“惊蛰快耕地,春分犁不闲”“大好春光,莫误农时”。这些谚语认为:惊蛰后正是春耕的紧要关头,要抓紧时间开展春耕春播,不然的话,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人勤地不懒,大囤小囤满” 的经验之谈,认为只有农民愿意在农耕时出力,来年才会喜获丰收。假若你想投机取巧,那只能是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过去,“二月二”这天,西府农村还喜欢开展一种很滑稽的娱乐活动,叫“耍仪春”,民间俗称“抬懒婆娘”。“抬懒婆娘”游戏提醒村民,从“二月二”这天起,年已彻底过完了,再也不能当懒婆娘、懒汉了,要好好劳作,它是西府农村一场有趣的生产动员活动。
“抬懒婆娘”游戏,是在“二月二”这天,选两位村里辈分最高或最低,性格活泼开朗,诙谐幽默,爱说爱笑的男人做演员,一般扮演一对夫妇,丈夫头戴脱边草帽,眼睛上画一幅眼镜,贴上八字胡,纸糊一只大荷包烟袋,特制一杆又长又大的烟锅,用绳子系在脖子上,肩上扛一把锄头,倒骑一只毛驴,频频招呼身后的媳妇跟他下地干活。这个媳妇 “她” 耳朵上挂着萝卜雕刻的大耳环,手腕上戴着用葱白做的镯子,躺在一只装有核桃、大枣等干果的大笸篮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人们敲锣打鼓,抬着懒婆娘走村串户,沿街嬉闹,村民们跟着队伍凑热闹,懒婆娘随手抓一把干果扔给围观的村民,并说着一些趣话逗乐。等热闹够了,村民再把懒婆娘抬到 “荒郊野外” “倒掉”,懒婆娘要跟回来,众人不让 “她” 跟回来,至此 “抬懒婆娘” 游戏就宣告结束了,寓意把懒惰毛病丢得远远的。
这就是西府 “二月二” 的一些习俗。
初审:郑香颖 复审:屈锟
编辑:心语
【作者简介】容琳,退休干部。省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渭滨区老年学学会顾问,渭滨区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宝鸡美食》杂志特约记者。宝鸡天台山文化学会副会长,《天台山》杂志副主编。炎黄文学社理事、运行总监、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九月,宝鸡市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爱花爱草爱诵读,爱人爱狗爱生活。炎黄文学社平台主播。
主播简介:王海燕;网名(焰)。为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宝鸡市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爱好文学,有作品发表多个微信公众号平台。一直认为自己就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用笔墨书写心中的渴望,用声音放飞自己想去的远方。文字能让自己芳香如茶,朗读能让自己优雅如兰,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主播。
主播简介:荷塘秋影,某企业员工,宝鸡朗诵学会会员,宝鸡朗诵者之家会员,喜爱有声文学。真情实感是文学作品和朗诵的生命,我喜欢在朗诵艺术的海洋里徜徉,用声音传递温暖,用流淌的有声语言把文字的优美和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让生活更富有诗意,依心而行,无憾今生!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主播。
郑重申明: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如果还想看到这样的好文章,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炎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