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盘州·微刊】罗丹:青青粽叶香

散文佳作
作者简介:罗丹,80后,汉族,贵州盘州人。盘州市文学沙龙成员,作品散见《劳动时报》《六盘水日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青青粽叶香
罗丹

院后的粽叶长成后,绿油油的一大片,微风轻轻吹过,粽叶在风中摇曳,淡淡的粽香便随之铺面而来,勾起母亲一缕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端午,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外婆喜食糯食,每逢端午、过年,总是很早就开始忙碌,泡糯米、包粽子、打糍粑,为让孩子能在节日里吃到这些美食,不辞辛劳。母亲很小的时候,外婆便手把手的教会母亲这些活计,外婆走得早,留给母亲的,也仅仅只剩这些活计。
母亲是随父亲来到盘江这片黑土地的,远离故土的母亲虽有父亲的陪伴,却始终抹不去对家乡的思念。有一年,父亲回老家探亲,恰逢端午前夕,就顺便从老家买了许多粽叶回来。还记得一进门,父亲便迫不及待的把麻袋里的粽叶倒出来,母亲看到粽叶时脸上流露的笑容,灿烂而纯粹。当天晚上母亲就把买回来的粽叶整理好,准备第二天到场上去买些糯米,为我和妹妹包粽子。邻居们见母亲忙里忙外的包粽子,都来家里观摩,就像看露天电影似的,嬉闹着、讨论着,也许是因为大家对端午节的概念并不深,亦或是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只限于解决温饱,对于过端午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些过节时才有的仪式,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母亲包粽子的行为,引来了大家的好奇。母亲把粽子包好煮熟后,分给邻居们品尝,一些邻里不好意思,便给母亲拿些钱;还有些邻居自己买了粽叶,准备跟母亲学着包粽子。那一年,吃着母亲包的粽子,我和妹妹很开心;那一年,邻里间因为母亲的粽子,熟络了;那一年,母亲靠包粽子、卖粽叶,收获了一笔财富。
端午安康
后来每年的端午,父亲都会提前回趟老家,回来时会带很多的粽叶。然后母亲就买些糯米回来包粽子,父亲就把整理的粽叶拿出去卖,“端午”在我家,是津津有味的,卖粽子、粽叶即能填补家用,又能解决口食。再后来,母亲的粽子分了种类,有火腿的、鲜肉的、蜜枣的,父亲把粽叶树移植到后院,粽叶也从采购,变成了栽种,也就有了后院那片绿油油的粽叶林。新鲜的粽叶包出来的粽子,格外清香,还没出锅便能闻到糯米和粽叶融合后的甜美味道。
又到端午了,父亲和母亲早已开始忙碌,有空我会到场上陪着母亲卖粽子,帮父亲卖粽叶。回家后,母亲包粽子,父亲就到后院采粽叶,爱人一直在埋怨,说父母年纪大了,不该这样劳累。
做好饭菜,母亲还在忙着明天要卖的粽子,我到后院去叫父亲吃饭,踏入这片绿油油的粽叶林,粽叶的香味围绕着我,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想着以往母亲不厌其烦的教我如何包粽子,就像外婆以前教她一样,我笑了……

~ THE END ~
主办:“文运盘州”文学沙龙
编辑:李廷华 卓美 李茂 秦科 潘何瑶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