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冬天
作者:为爱守候
◆◆寒风扯着号子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风尘仆仆而来,带来了凛冽的寒。夜晚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窗外寒风呼啸,冷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虐地扫荡着世界,吹走了暖,撞在窗玻璃上——呼!呼!呼——呼——这是一曲天籁之音,一曲冬的旋律。
呼啸的寒风如万马奔腾,翻过高山,越过河流,在原野里游荡。冬小麦是一片的绿意盎然,它们是不怕这凛冽的寒风的,随寒风一起跳着优雅的舞蹈,也许它们还在盼望着一场雪的覆盖和滋润。雪天,雪的白映着麦的绿,麦的绿衬着雪的白,煞是好看。寒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梢,树枝随风摇曳,大树好像在冷得发抖。路上的行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有的骑车人还戴上了白色的口罩,一顶棉帽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乡下正是农闲的时节,田野里看不到一个劳作的农人,乡间公路上也是人迹稀少。现在的农民大部分都到城里找工作了,在家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一座座无人居住的小楼在寒风中静默着,好像也在忍受着这寒风的侵扰,盼望着主人的归来。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永远是在异乡打拼的游子心中的乡愁。
几场凛冽的寒风呼啸过后,下起了白霜,最后一朵菊花也凋零了,剩下了一枝枝傲霜的枯枝在寒风中摇曳。村庄旁边的池塘里终于结了一层薄冰,总感觉现在的冬天没有小时候的冬天寒冷了。小时候的冬天很冷,池塘里的冰结得很厚,有时能承受一个孩子的重量,我们小孩子就尝试着在上面小心翼翼地行走,体会如履薄冰的惊险。当然,大多数的时候都没事,即使我们在上面跺脚都没事,但也有失算的时候,比如深水区的冰薄一点,或者太阳上来了,冰没有那么结实了。走着走着,咔嚓——咔嚓——不好,冰面上有裂纹了,赶快撤退,有时抽足慢了,免不了要弄湿棉鞋和棉裤,顽皮的男孩子回到家难免会受到父母的责骂。我们男孩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像现在孩子有那么多高级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玩具,平时很会玩。池塘里寒冷的冰就像纯净透明的玻璃,从家里找来农具敲一个窟窿,这样就有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碎冰了。我们男孩子一点也不怕冷,捞起小块的冰在冰面上打冰飘玩。就是拿起一块冰贴着冰面用力扔出去,冰块在冰面上磨擦,发出好听的“哗——”的响声,一直到池塘的对岸才停下来。有时还捞起一大块,透过这样纯净透明的“水玻璃”对着太阳看,折射出七彩的虹,童稚的心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那时农村的环境很好,很少有污染,池塘里的水是能吃的,有时我们口渴了,还会吃冰,“咯嚓咯嚓”,冰在口腔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现在的孩子夏天吃冰棒。
小雪节气过后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天阴沉沉的,一场寒风紧接着一场寒风地吹就是要下雪的节奏了。最神奇的就是头天天阴沉沉的刮着大风没有下,第二天早晨醒来开门一看,大雪封门,屋外已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了。院子里,房顶上,农具上,树枝上,田野里就好像被盖上了一层雪白的棉絮,白得是那么的纯净耀眼。老天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夜之间帮人们变出了一个美仑美奂的童话世界。冬天我是很喜欢下雪的,因为下雪的时候脚踩在皑皑的白雪上行走,脚下会发出清脆的“咯吱咯吱”的响声,一路行走就像一路听着美妙的音乐,也少了雨天路上泥泞的烦恼。
下雪过后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因为可以玩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了。记得那年腊月放寒假,下了一场大雪,我和弟弟在青石小院里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憨态可掬。我们在大雪人的旁边还用雪塑造了一座小桥,很结实,人都是能在上面走的。小桥的旁边又塑了一个玲珑的小凉亭,加上旁边的小桥,真还有点公园里小桥流水的意味。由于进入腊月天气寒冷,我和弟弟的雪塑杰作直到过年之后都还在,让亲戚家来拜年的孩子羡慕不已。没放寒假的时候,下雪天,小伙伴们还会在学校的操场上玩打雪仗的游戏,几个人一组对掷雪团,又或者纯粹是乱掷,欢乐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也让我们忘记了寒冷。
小时候,虽然下雪天很冷,但奶奶的屋里往往很暖和。这时候,奶奶和父亲就会把秋天里积攒的树根、柴火找出来,在奶奶的屋里生一火锅火取暖。取暖的同时,还会在火锅里用水壶烧水,有时还放一两个山芋在里面烤,烤熟的山芋刨出来,剥去外面一层黑黢黢焦糊的外壳,露出里面黄红的瓤,吃着那叫一个香甜!所以小时候的冬天,奶奶的屋里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因为不仅暖和,还能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有时还能吃到香甜的烤山芋,也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我们江淮之间的冬季,没有北国那样的严寒,雪天一般也来得比较迟。一般下雪的时候,农历新年也就不远了。一到腊月,是那些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们最忙碌的时候了,因为要准备过年的腊货了。腌腊肉,腊鹅,腊鸭子,腊鱼,灌制腊肠,腌好后趁着大晴天放在太阳下晒,就会生成自然的香味,有阳光的味道,在过年或者春节待客时吃,吃着特别香,并且不用冰箱都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坏。这时的集市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都是大量采购的人们,并且很少有人还价。商贩们也因为销售量大而放低价格,薄利多销,让利于民,也好图来年有个好生意,此时不卖,更待何时?小时候,过年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磨汤圆了,那时食品工业还不发达,不像现在超市里有成品的汤圆粉售卖。先把自家生产的雪白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天洗净,然后再用石磨加水磨成粘稠的米糊状,再用做饭烧的草灰给吸干水分,然后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用圆箔等东西盛着放在太阳下晒干。吃的时候可以把干的汤圆面块掰成小块放在稀饭里煮,也可以加水和成面团,然后用红糖或菜做馅搓成汤圆和面条一起煮,又或者用菜籽油加红糖炒成元宵,这是我们这儿过年和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象征着团团圆圆。磨汤圆虽然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我们每年都乐此不疲,是过年前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在不像过去那么麻烦了,超市里有成袋的汤圆粉售卖,一年四季都有,很方便。但也还有人墨守着传统,自己磨汤圆,不过不用笨重的石磨了,用的是磨豆腐的小电动磨,也很方便。我很喜欢吃汤圆,感觉又糯又香。糯米做成的汤圆据说属于温热食品,冬天吃了可以养胃、御寒。
一进入腊月,小村里的大爷大娘们就忙了起来,腌腊货,磨汤圆,杀年猪,辛苦劳作了一年,也该好好犒劳犒劳自己了。这里,也许就有你的父母,每天除了忙碌之外,就是对着儿女回家的方向,翘首期盼着儿女早些回家过年,这已成了年年不变的风景。
【编者按】寒风呼啸而来,一天冷似一天了,冬日一派凄凉景象。田野里没有了劳作的农人,村子里的青壮年到城市打工,老人和儿童成为留守人员。雪后,儿时的快乐好似就在眼前,打雪仗、堆雪人,回忆最深的是与弟弟一起堆的雪人,还有那座小桥和小凉亭,既美观又有韵味。那时的冬天很冷,但奶奶的屋里是温暖的,当然还有奶奶的故事,奶奶的烤山芋让人回味,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年前,家庭主妇们操持着年货的准备,最拿手的腊肉腊肠,还有乐此不疲的磨汤圆,纯手工制作,象征着家人的团圆与美好。乡村的冬天很冷,但很温馨,记忆中的冬天简直就是一首冬的天籁。感谢赐稿湘韵,湘韵有你更精彩!【编辑:雪竹】【湘韵精品推荐170109第5601号】
为爱守候 (湘韵文学网编辑)
头顶从来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乡村一普通农民,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文字只是业余爱好,平时亦耕,亦读,亦写。自己深知,自己水平有限,同文友们相比差距太大,愿意多同文友们探讨、学习。认真地写每一篇文字,认真地写每一条评,若这些文字能给你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那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快乐。
微信ID:xiangyunwxw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湘韵文学网站首页注册,投稿!
欢迎加入湘韵文学作者总群:27597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