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其内在蕴含的抽象人类劳动量决定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是它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最抽象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是由于其过于抽象而无法直接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所有现象。
劳动怎样形成价值
劳动价值是由人类自身机体所产生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价值体现,是由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显然,人类机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活资料的消费,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维持与发展,必须以消费一定数量、一定质量、一定形式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为前提。
一般情况下,人在劳动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时间越长,劳动强度越大,劳动复杂度越高,为补偿这些劳动耗费所需消费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量就越多。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一般劳动者的劳动量耗费与“社会必要的补偿性生活资料使用价值消费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谁创造的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2、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
3、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4、马克
服务性劳动创造价值吗
服务性劳动创造价值。
在从事服务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劳动者运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直接满足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需要的劳动。服务劳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服务劳动,把社会的分工与协作都看成彼此提供服务。狭义的服务劳动,同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等专业劳动相并列,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因而服务劳动亦称服务业劳动。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交换就有个比率。
具体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吗
具体劳动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原因如下: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本质上指的是价值,因而具体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物质都是有使用价值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比如水、空气等。
劳动对于个人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社会,劳动创造了文明;透过纷繁复杂的商品现象,只有人类劳动才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复杂劳动是多倍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而劳动的复杂性又是与劳动中所含的科技含量成正比的。因此,劳动价值论要求我们重视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动的创造性和增强劳动的智能化程度,从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何评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一百多年后,当代世界经济结构和中国社会现实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当代经济生活并未超出劳动价值论涵盖的范畴,反而为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劳动价值论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显示着其当代意义:
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
3、合理调整收人分配关系的指导思想。
4、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的意义: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
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有机地组合而成。
劳动的价值:劳动价值既来源于使用价值;劳动者通过消费一定形式和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后,将其转化为劳动潜能(这是一种过渡的价值形式),在劳动过程中再将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它又服务于使用价值。
劳动价值;它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是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所产生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使用价值。
请简述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内容
1、以热爱和崇尚劳动为主的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价值取向。
2、以尊重和肯定劳动者地位为要义的劳动创造财富、创造幸福的劳动态度。
3、以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内核的职业追求。
如何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
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低年级起,教育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中年级起,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完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
3、高年级起,教育学生体验田间劳作,进行劳动实践,满足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