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看了心情好的网名女(让人看了心情好的网名三个字)
有“国民媳妇”之称的海清演过各色媳妇,《双面胶》中与农村婆婆斗智斗勇的胡丽娟、《蜗居》中一直做着买房梦的郭海萍、《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机智乐观的毛豆豆、《小别离》与《小欢喜》中为孩子升学操碎心的妈妈……这一次,海清在《心居》中饰演冯晓琴,一个与上海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外来媳妇,自结婚以来一直尽心尽力伺候着公公、奶奶、丈夫和孩子,她的愿望是能在上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海清在《心居》里的演技被观众点赞。
聚焦买房问题的都市家庭剧《心居》正在东方卫视热播,开播以来,关于“海清演技”的话题数次登上热搜。扎实的台词功底,层次递进的情绪,尤其是在丈夫因意外去世的一集,#海清没有一滴眼泪的哭戏#,使观众跟随其感受失去至亲的震惊无助到绝望崩溃,网友盛赞这是教科书式的演技,“果然海清一出手就是生活剧天花板”。
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海清谈到自己所钟情的角色,不是那种所有人都会说她好或不好的,而是人物性格多面的,“我喜欢比较真实的,不是那种假大全、自带光环的角色。我看到冯晓琴,我喜欢她,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冯晓琴。”由于出演过十五年前相似的买房题材《蜗居》,海清最初对是否接下《心居》有过顾虑,但最终因为这是滕华涛导演重回荧屏的诚意之作,以及扎实的剧本和人物,她接下了这部戏。
冲突
姑嫂之间水火不容,看中这份强烈的戏剧张力
作为演过多部家庭剧的“媳妇专业户”,海清表示每一部家庭剧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小欢喜》聚焦于与自家孩子及老公之间的关系,《媳妇美好时代》聚焦于婆媳之间的关系”,同为家庭剧的《心居》给海清带来了新鲜感,“这一部戏的剧情设置是我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就是跟我的大姑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么强烈,还有我跟老公这一家的关系,很多时候都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戏剧张力非常强。”
海清和童瑶饰演的这对“姑嫂”,剧中水火不容。
《心居》一开播,海清和童瑶饰演的这对“姑嫂”,就点燃了这场家庭大战的导火索。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是外地媳妇,努力融入上海,期间没少受冷眼;她的大姑子顾清俞(童瑶饰)则是高傲的上海女人,生活精致,目下无尘,两人天然地产生了敌对的矛盾。海清和童瑶的对手戏可谓火花四溅。
对冯晓琴和顾清俞的充满敌对的“姑嫂关系”,海清有自己的理解与分析:“生活里有很多这种(姑嫂)关系处理得挺好的,但这部剧给予了这样一个对立。因为这两个代表着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对于互相的边界感极强,她们害怕被侵略:一个是上海本地人担心和害怕外来人的侵略,而冯晓琴也有她希望能够在上海占据一席之地的算计。加上剧情中我老公死了以后,这种关系就被推到了顶点。”
为了更好地诠释冯晓琴这种微妙的心态,海清在台词上作出了细致的处理,“我跟导演做了一些商量,就是反倒让一个外地女人讲话会多带一些上海口音,因为她想更多地融入上海这个环境,她很怕自己会被别人看不起,说她不是上海人,她会刻意迎合这个城市和迎合这个城市的人。”
角色
她就是普通人,像“打不死的小强”
《心居》的戏剧冲突强烈,开播才五集,冯晓琴的丈夫就意外去世,失去了收入来源,孩子还要上学,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到冯晓琴身上,她买房子的梦想随之泡汤。冯晓琴的生活跌入了谷底,但还是要处理着生活中的糟心事,并为了养家糊口当起了外卖员。海清称冯晓琴就像“打不死的小强”。
“我感兴趣在于,冯晓琴没有光环,没有荣耀,没有奇迹,就像实打实地把你摔到泥土里。她没有童话,没有先天的剧本架构,她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海清表示,这正是这个角色吸引她之处,演起来层次感会更强一些,需要靠演员一场一场戏去拼下来,让观众相信她就是在这样一步步往上走,而不是剧本的光环。
《心居》中,海清的大部分戏都十分接地气,前有给顾家买菜做饭,后有在城市穿梭送外卖。她调侃为此还编了绕口令:“我的戏就是大菜场、小菜场、菜市场、广场”。充满烟火气的戏份让她特别喜欢,尤其是送外卖的戏份。为了演绎好外卖员,她到街上认真观察外卖员们拿东西、跑步的姿势。“因为有时候拿了很多外卖,又怕撒掉,又怕(顾客)给差评,所以拿着不稳。我就学他们那个跑步的姿势,然后骑着电瓶车满大街跑,用在戏里面很真实,我觉得比在办公室里的那些角色更吸引我。因为这些角色好像我们自己一样。”
海清对冯晓琴这个角色是敬佩的,尽管冯晓琴有着原生环境带来的缺点,但她在挫折中没有堕落,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本事改变命运,“我不觉得冯晓琴卑微,也不觉得要低着头去看她。甚至有的时候我仰视她,因为我在想:如果我是冯晓琴,在经历人生低谷时我真的能咸鱼翻身吗?能像她一样到最后真的风生水起吗?凭她自己的实力打下这个江山吗?我佩服她。有的人在事情中可以成长,有的人在事情中是堕落的,冯晓琴经过这样的人生大考以后,她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她是完全通过的。”
“心居”
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心安则是居
剧中的买房问题击中了许多当代人的痛点。海清表示很能理解冯晓琴最初对房子的执念,甚至为了买房对他人有所算计,“谁不为自己的生活算计呢?肯定会有打算的。我觉得冯哓琴这个打算,站在她的角度,我能理解,希望能够在上海有个立足之地,她找对象的时候,也会留个心眼,我找一上海的,找到上海的顾磊后,她也希望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对她来说那么重要,因为她没有安全感。”
海清谈到,房子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她常给年轻人介绍对象,“一般前面两个问题问老家和学历,第三个就是房子问题,怎么也绕不开”。而她自己则是个另类,在孩子两三岁才买了房子,还是被妈妈逼迫下才买的,“要按我的想法,就是以后开个房车,带着我的孩子四处去,在哪儿拍戏就住在哪儿,这才是我的理想生活。”
曾经做梦都想买下一套房子的冯晓琴在故事结局放下了买房梦,开了一家养老院,“后来,这个房子对冯晓琴来说,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她发现,她需要做一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这个人物是有弧线的,是有成长的。到最后,得到房子也好,失去它也好,她都觉得不是个事了,她很轻松地就能够战胜它。”
在海清看来,房子其实很重要,但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到底是住在房子里还是住在哪里。“我觉得‘心居’这个名字非常好,是心安定的居所。有的时候就算你有了家,但在里边心不安,这个家依然也不是家,你要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找到自己的价值。冯晓琴恰恰在很长一段时间丢掉了自我,当她反过来,她觉得需要帮助别人的时候,她找到了自己。”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杨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