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
一想到你在关注我就忍不住有点紧张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人死后会去哪儿呢?有人说:意识消失,肉身腐朽。有人说:肉身会腐烂,但灵魂(意识)会继续存在。无论怎么说,人死之后,肉身会腐朽是事实。活着的人会为死去的人寻一处安息之地,以求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样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于是,“死无葬身之地”也就变成了一种恶毒的诅咒。而在余华的《第七天》里,“死无葬身之地”则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主人公杨飞因意外去世,灵魂回到家里,找了印有前妻名字的睡衣当殓服,只身来到殡仪馆。
殡仪馆的设置就像医院,候烧者拿着号,坐在各自的区域等待被骗:有钱有权的人在贵宾区等候,等着走入进口的焚尸炉;普通的百姓坐在塑料凳子上,等着走入国产焚尸炉。
人们都在讨论着自己的骨灰盒、墓地的价钱,而杨飞没有墓地。他被告知没有墓地的人被火化后骨灰会被倒进垃圾箱。
于是,他离开殡仪馆四处游荡,走上寻找记忆之路。
路上,他与前几天自杀的前妻李青不期而遇。
面容姣好、事业有成的李青拒绝了众多追求者,选择和老实善良的杨飞结婚。过了两年安稳日子之后,富有事业心的李青在出差途中邂逅了正在创业的华侨,两人相见恨晚。和平庸的杨飞相比,华侨更能帮李青实现她的人生目标,所以李青选择离开杨飞。然而不长情的华侨有了外遇,公司出事之后立马偷偷出逃,绝望的李青入浴自杀。
李青说,这一生的丈夫只有杨飞一个。
杨飞是在火车厕所里出生的早产儿,掉下火车后,被21岁的轨道工杨金彪捡到。
为了杨飞,杨金彪终生未娶,哪怕遇到心仪的女子。只因那女孩无心说了一句要将杨飞送到福利院,这话就成了杨金彪心里过不去的坎。
杨金彪也动过抛弃杨飞的念头,并采取了行动,将杨飞抛弃了24小时,然而这24小时成了杨金彪这一辈子的心结。
杨飞的亲生父母一直都在寻他,历经波折找到他之后将他接走了。但杨飞和他们生活一个多月之后,还是选择回到养父身边。父亲患病之后,杨飞辞去工作、卖掉房子为父亲治病,然而父亲在一个夜晚不辞而别,杨飞从此到处寻找父亲。
死后的杨飞也在寻找父亲,凭着感觉最终走到了“死无葬身之地”。
在这里,他遇见了两个正在对弈的棋友:年轻气盛的张姓警察对男扮女装的李姓卖淫者施暴,打坏了他的生殖器官,纠缠多年以后,李姓男子冲进警局杀了张姓警察。
他遇见了出租屋的邻居鼠妹:穷到连饭都吃不起的打工妹因男友送她假苹果手机而怄气,在网上扬言要自杀,看热闹的网友劝她跳楼要去最绝佳的楼顶上,最后她失足掉下楼。世人都觉得她势利,她只是觉得男友不应该骗她。
他遇见了死于商场火灾的三十八人:他们的亲人都被给了封口费,所以那场火灾报道说只死了七人。
他遇见了死于房子在夜间被强拆来不及逃生的夫妻。
他遇见了妻子是精神病自己走失,误以为其死,而被屈打诚招是谋杀的老实丈夫。
他遇见了名义上的母亲——本该安享晚年的李月珍在发现医院往河里丢的弃婴之后被车撞死,连同二十七具死婴的尸体一起消失在被伪装成塌陷的太平间里。
…………
死后没有墓地的人都来到了这里。
众人在这片叫作“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自我悼念,停止抱怨和自怜,享受宽宽河流和莺莺歌声带来的宁静。
在和李月珍交谈之后,杨飞也有了杨金彪的消息,原来殡仪馆那个穿着蓝色衣服的骨骼老者就是父亲——他在这里当志愿者就是因为当年不辞而别后再未能回来,遗憾没有见到儿子,在这里等,一定会再见儿子一面。但他也没料到会这么快见到儿子。
杨飞也终于知道父亲临死之前去了他遗弃杨飞的那块石头旁边——父亲想在死之前解开当年的心结。
鼠妹的男友伍超也来到了殡仪馆。原来伍超从乡下回来得知鼠妹的死讯后,卖了左肾买墓地安葬鼠妹,却因手术感染去世了。
他来了,但就在前一天,鼠妹有了墓地,得到了安葬,离开了。他没有见到她最后时刻最美的一面——骨骼们为她净过身换上像婚纱一样的长裙。
最终,杨飞带着伍超一起去了“死无葬身之地”,那是他死后的第七天。
故事就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第七天》的正文前,作者引用了《旧约·创世纪》中的话:“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在中国传统丧殡习俗中也有“头七”的说法:人去世后的第七日,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
杨飞的第七天前往了“死无葬身之地”。这片充满了友善、温暖、没有等级、绝对平等的土地是孤魂野鬼的家。这是余华构建的理想国,不至于让读者在读完故事之后感到完全绝望——这世间依旧有光。
相比令人不忍卒读的杨金彪一生,更让人难过的是,许多小人物的故事更像是看过的新闻,而这些新闻是真实的——如搜索关键词“男友送山寨手机”“医疗垃圾弃婴”“男扮女装卖淫”……都有迹可循,“强拆”“食品安全”等更是老生常谈……
有人说《第七天》有失水准,跟《活着》没法比。
可能生在当下,面对不新鲜的事,读者已经麻木了。如果让《活着》时代背景下的人在那个时代下读《活着》,他们会不会也觉得“就这?”?
这世界需要有人醒着。《第七天》用死者唤醒更多人。
—END—插 图丨摄图网往 期丨第三年,别离成为我们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