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再别康桥》优质课件)

再别康桥课件

语速:舒缓
语气:低沉
情感:不舍

第二节
金柳:1920年赴英国伦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可以随意选科听课。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躺在草坪上,或看书,或赏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其间他还邂逅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哦,原来徐志摩是爱上了康桥。“金柳”是代指康桥的。

诗歌中蕴含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叫做意象。

“荡漾”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愫?
荡漾——就是整天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小节,感情有没有变化?
“招摇”:“逍遥”貌。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招摇的“青荇”,成天与“金柳”朝夕相处,你低头看着我,我仰头看着你,诉说彼此的心曲。真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味道。
“柔波”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就像孩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就像恋人间含情脉脉的秋波;就像甜甜的微笑……
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意象赏析(第四节)
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呢?
      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梦。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来到英国,来到剑桥。在这里,遇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启蒙者,同时也是自己最倾心最仰慕的女子林徽因,并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他说:“我的眼睛是剑桥叫我睁开的,剑桥是我的心灵源泉,是我精神的依恋之乡。”所以,在别人眼里是清泉,在诗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梦。
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意境描述(第五节)
长长的竹篙,轻轻地波动着水面。船上只有两个人,划呀划呀,划向远处。来到幽静的地方,心里高兴,那就唱吧:放开喉咙,尽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好像在向我们眨眼睛。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诗人高兴得放声歌唱,他醉了——诗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高潮。联系上一节,可以说,这里所写的就是那个美好的“梦”。

第六节夏虫真的能为我沉默吗?怎么理解?
眼看诗人即将离去,受到诗人离情别绪的感染,夏虫也黯然神伤:似乎这时康桥的一切——风也不再刮,树也不再摇,一片沉默——都在“悄悄”地和诗人告别,全都沉浸在眷念惆怅的离情别绪中。这里也是移情于物,赋康桥以“性灵”,使它具备了人的思想和感情。

开头和结尾的两节中都突出“沉默”的特点。怎么理解?(第一节七节)
开头写的是“轻轻的我走了”,结尾写的道“悄悄的我走了”。诗歌开头的“轻轻的”和结尾的“悄悄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正踮着脚尖,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那份敬仰跃然纸上。

深入品味,探究感悟
         有人说: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写给林徽因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附: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留学,在驻英官员林长民家里认识了其女儿林徽因。他们曾经深深的相爱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走到一起。)

移情于物:
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不是杨花,是点点离人泪。
我抽的是烟,吐出来的是寂寞。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的是今晚的康桥。

融情于景,化虚为实的写法: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再别康桥课件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