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乡土天下独家发布,原创保护作者:宁建新 编辑:陈胜乔
在我童年的时候,奶奶教给我一首不知原创于哪朝哪代的童谣:“缺耙头,扒狗屎,扒到缸边(江边)栽芋子。栽个芋子团箱代(大),两个矮子抬起卖,东一卖,西一卖,卖块银子手板代(大),牙港(父亲讲)用来买烟呷,娘港(讲)担到买棉花。打起你娘的桃髻子散火把。”
这是一首戏谑儿童换门牙的民谣,却给了我们很多信息:有烟,有棉花,有芋子,有团箱(一种木质器皿),有家暴,有已婚女人的桃髻子,更有银子作为买卖物质的货币。而且货币单位不是论“钱”论“两”,而是论块,论大小。可见这首民谣年代的古老。
我第一次见到“银子”,约是七八岁的时候,拉开奶奶的橱柜门,再拉开抽屉,在抽屉的最靠里的角落,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洋铁盒,揭开盖,里面躺着五块圆圆的雕着字和头像的东西,比五分的硬币大很多,也厚蛮多。胖老头的有两块,小老头的有三块。拿在手里沉沉的,敲击起来声音清亮。我偷着拿出来,上面蒙一张白纸,用铅笔或者蜡笔在纸上画涂,一枚枚圆圆的图案排在纸上,很有趣。我还拿出去和伙伴们玩过,被一个远房嫂子看见了,吓唬我说:“快拿回去,公安局看到会捉人。弄丢了你奶奶会打死你。”我隐隐觉得这东西很重要,更怕公安局捉人(那时每年都有游街活动,公安局民警押着各种犯人到全县各乡村游行,犯人们均被五花大绑,胸前吊着写着“流氓犯”“杀人犯”“投机倒把犯”等牌子,犯人们一个个勾头勾脑面如死灰),不敢再拿出去玩。
我后来才知道那圆圆的东西叫“银元”,又叫“大洋”、“光洋”,我们乡下则称“银花边”。这里插一句: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我家的那五块银花边,奶奶去世前,将它们进行了分配,给我姑姑两块,给我父亲三块。因我外公也给了我母亲两块,所以我家的银元仍然是五块,装在洋铁皮盒子里。而姑姑家的两块银元卖了十元钱,给我读高中的表兄交了学费。
这里说说我的外公。外公家在皇帝岭林场一个叫“雷雾冲”的偏僻地方,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还只有羊肠小道和外面相通,出门就是一道又长又陡的岭,一个健壮的人爬完那道岭都会气喘吁吁。尤其是雾天,面对面都看不见人,环境恶劣,解放前更加不堪。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靠开槽屋、打猎等,外公在解放前就攒下了五十多块银花边。听妈妈说,解放前,冲里有土匪出没,有时在垭口岭等荒凉山道上“关羊”(绑架勒索),有时直接入室抢劫。为了保住这点劳动成果,外公想尽了办法,有时把银元埋到灶膛里的柴灰下,过一段时间不放心,又挖出来埋到卧室角落里的小淤桶底下,过一段时间听到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赶紧又移到茅房里粪缸子底下。总之藏遍了所有能够想起来的自以为安全的地方。解放以后才放下心来。
1974年,外公病重,去世前把他的二子三女叫到床前分银元,三个女儿(我母亲、二姨妈、晚姨妈)每人分到两块,长孙(我的大表哥)得一块,剩下的由我大舅、二舅平分。具体他俩各得了多少块,我不清楚,因为那时我还不懂事。我只知道上世纪80年代以后,山外的狡人打听到了山里人有银花边,于是进了红旗牌手表、红梅牌收音机等商品去山冲里兑换银花边,我二舅讨价还价后,最终以十九块银花边换了块手表。戴上手表后,我二舅捡了天大便宜似的高兴了好久,因为贩子出价是四十块银花边才能换一块表。大舅分得的银花边怎么处理的我不得而知,因为大舅脑溢血发作,两个小时便与世长辞。他的银花边也许还被我大舅妈保存着,也许已经分给我的老表们,也许早已兑换成钱或生活物资以度过艰难的岁月。
银花边在新中国成立后退出了流通领域,由货币变成了货物以及上一辈遗留给下一辈的念想。在上世纪70年代都有人冒着被打成“投机倒把分子”的危险,外流去做银花边生意——低价收进,加价卖出,赚个差价。记得当年我姑父当他们那个生产队的队长,他的亲侄子却外流做这个生意。姑父大义灭亲,只要这个侄子回来,就要开群众大会来斗,总能从他家里或家外搜出几块来不及出手的银花边来。姑父也不贪污,将银花边拿到银行五元一块换成钱充作生产队的收入。改革开放后,做这个生意的更多,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金银都是宝,有收藏价值。因此这个生意永远不会垮台。更有不良贩子怂恿唆使小孩去偷爷爷奶奶的银花边,以极低的价格销赃。富了贩子却教坏了孩子。少数家长发现后追到贩子家里,贩子低头低脑听几句空话,把银花边退回了事。极少数家长报警,也不过拘留贩子几天。
现在银花边最大的功用就是作为传代的传家宝代代相传。也扯出一些麻纱。像早已作古的二伯伯生前把他一生积攒下来的四十二块银花边一视同仁平均分给了他的三男四女,独独忘记了他的长孙也应该继承一块。结果两年后,他的在煤矿工作的儿子写信,列了“十大罪状”(二伯伯原话),其中有一条就是:分银花边没有长孙的份。把二伯伯气得暴跳如雷。他找到亲房侄子“送先生”,希望这位平时在族上处理调解家庭矛盾的侄子替他回封信过去出口气,但平时能言善辩,主持公正的“送先生”竟然撂挑子了。二伯伯只有来找远房侄子的我。
二伯伯对我说,那“十大罪状”我只承认长孙没有分到银花边这一条,我给他认罪,给他道歉。我会买一块(六块也行)给长孙,弥补我的罪过。其他的你给我驳回去。我按照二伯伯的意思驳回了其余九条,算是给老人出了口气。后来二伯伯真的买了银花边给他的在北京工作的长孙,这才风平浪静。
而我朋友陈先生的岳母“最会做人”(陈先生语)。有一次陈夫人回娘家,在帮老人打扫卫生时偶尔发现了银花边,数了数竟有一百多块。陈夫人顺手拿了五块揣进袋里,不声不响回来了。第二天,岳母来到陈先生家,直接问女儿:昨天你是不是拿了五块银花边?陈夫人不好认账,说没有。老人说:如果来了贼,都会偷去。昨天只有你回家里。陈夫人还不认。老人从包里倒出一堆银花边说:这是十五块,加上你昨天拿的五块,刚好二十块。这是你的名分。一共一百二十二块,你们六姊妹每人二十块,你大侄子二块。原来想等我病了再给你们,现在不给你们当保管员了,免得东拿一块西拿一块拿光了。陈夫人闹了个大红脸。
据说袁大头黑市价已经卖到八百多元一块,袁小头也已经卖到三百多一块。但在拼多多上面一块民国三年的银花边才几元钱,当然底下的“摔不烂,能吹响”几个字就告诉了你这是假的。
其实,长辈能够遗留下来一些东西更好,什么都没有遗留也没有关系。我们该继承的是长辈那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不单单是几块冰冷的银花边而已。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宁建新,湖南邵东人,自云乡野土包子一枚,常年龟缩在邵东市简家陇镇高桥村,饮帝岭风,喝蒸江水,属井底蛙、做白日梦。年近花甲,一事无成。自题联: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原想做模范汉子,无学问无本事无名无利实在是窝囊男人。横批:此生不算。主编:陈胜乔 编校:文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