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任务有何改变
教师的任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如迈克尔·富兰 ( Michael Fullan) 所言:“教育史现在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拐点”。一方面,世界上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被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所束缚;另一方面,“无处不在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知识内容”。“这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教师不需要再去亲自传授广泛的知识内容;第二,学校也无须传授那些理论上学生以后生活所需的全部知识。”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师的天职就是教授知识,如今这却变得好像不是十分重要了。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会被取代吗?
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承担的十二个角色: 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的分析师、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素质提升教练、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涯规划师、精准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个性化学习内容生成与汇聚的智能代理、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是: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学校占有一席之地,未来教育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共存的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培养哪些素养?
人工智能是人的创造物,它是人类本质力量具象化的结果。人是万物之灵,人具有在道德、情感、审美、创造性等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人之所以为人、且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的关键特质。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能否实现自我超越,在于能否将自身某些使人之为人的特质臻于完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这些非对称优势,最终与人工智能教师优势形成互补的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
未来的新一代教师必须是全面发展的,特别是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很高的基本素养。
1、道德素养
道德是人类在认知能力之外一个使人之为人的首要关键特质。道德是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智能的高等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个体智能通过组织转化成可控制的群体乃至整个人类智能的关键因素。
2、情感素养
情感是使人类有别于智能机器的另一个关键特质。人工智能是科学的成果,科学是人类理性的成果,而人类除了理性之外,还有包括情感在内的非理性方面。人性的非理性方面极其丰富。我们的理性遵循同一的逻辑,而非理性却极具个人的独特性。人类在非理性方面表现出的这种个人独特性,是人工智能很难模拟和超越的。
3、哲学与审美素养
这也是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的特殊精神领域。对真正的人来说,才会产生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智能机器不会在真正意义上提出这类“哈姆莱特式”的问题。这个修养使我们人类的生活更有意义和追求更加美好。
4、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素养
这也将是人类难以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领域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再增加至少一层的思维,并通过对低阶的思维进行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更高水平之上。这也是人类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除了革新传统师范教育之外,先进的、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也是关键,这样,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新格局就提上了日程。最后,再把重要的重复一次:新一代智慧师训对于教师素养的四项基本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情感素养、基于批判性式思维的创新素养和哲学与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