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是会上瘾的,跟打王者荣耀一样

我从小就有看小说成瘾的问题。
小时候大人一般不把这个当问题,而是当优点。爱看书嘛,好事儿!但其实看小说成瘾跟打王者荣耀成瘾,本质上是一回事儿。
上小学的时候,我把一本缩略本的《封神榜》来回来去读了大概几百遍。家里有一本《呼延庆上坟》,被撕去一部分,看不到下文百爪挠心,每天睡觉之前都自己在心里给它往下编一编。
▲90版《封神榜》里面的姜子牙,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老爷爷
▲孔夫子现在还有卖我小时候看过的这版《呼延庆上坟》
最害怕外国小说。什么《汤姆索亚历险记》,名字起得好听,读起来无聊透顶。好多年之后才知道翻译也是很重要的,小时候买书不懂。再者说,也有文化差异,汤姆索亚的生活和中国80后小孩儿的生活差别太大了,好多情节难以理解。
初中住校,晚上熄灯之后,把手电筒用根绳子挂在上铺的床板底下,垂下来,跟同宿舍的姑娘俩人趴一个被窝里看《还珠格格》。我看得快,她负责翻页,我总得等她一会儿,有时候就把某一段描写再看一遍。宿管老师偶尔会从门上的小窗户往里面看,一旦被发现很麻烦,一直提心吊胆。
后来高级了,不看琼瑶了,把《红楼梦》看了二三十遍。语文会考,写完卷子百无聊赖,在草稿纸上写满了葬花词,监考老师惊呆了,说你这有可能被判作弊啊!我也惊呆了,这不是草稿纸吗!谁知道语文卷子上附带草稿纸的意图是什么!
还好后来没有被判作弊,得了优。
高中的时候总算开始不歧视外国小说了。还得感谢一个同学,借我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杨武能老师翻译的,绝对是黑塞最好看的小说,绝对比《荒原狼》好看一万倍。翻译得也真好!后来还是这个同学,借了我《百年孤独》,看得太激动了,政治课上都在看,还画了个人物关系表出来对照着看,不然好几代人都叫一个名字一会儿就糊涂了。
上大学,新闻学院,很闲。室友给我拷了一套txt的古龙全集。我是真不喜欢陆小凤,但是竟然差不多全看完了。一边看一边嘲笑:这算什么武侠小说呢,每次刚要开打,陆小凤伸出俩指头,把人家剑一夹,战斗就结束了。一回两回这样也就算了吧,回回都这样,烦死了。故事里还有一些神CP,现在都忘了,反正当时觉得雷死了。
武侠还是要看金庸。有一次在我爸家,实在找不到什么好看的,把一本托金庸的名写的《越女剑》给看完了。后来又去了一次,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又去了一次,又看了一遍。一共看了三遍。比起金庸,这个作者的笔力还是差一点,男主的人设也略崩坏,莫名其妙娶了三个老婆,又不是像韦小宝那种娶八个也让人觉得理所应当的。但是还是比陆小凤好看!
▲这本竟然也还有卖!
最近在朋友圈发现有部电视剧很红,叫《我的前半生》。是亦舒作品改编的。我读亦舒很晚,都二十好几岁了,回爷爷奶奶家探亲,每天没什么事情干,在多看里把能找到的亦舒作品都看了一遍。可能年纪大了,读了那些故作看破红尘状的女主角,没什么感觉。
不过,这本书原作还是比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那个改编法儿,根本不符合亦舒对女主一贯的塑造模式。
后来又有一年回爷爷奶奶家,把家里的一套福尔摩斯全集翻出来看完了。那书是早年的盗版书,好多错别字(当时盗版技术不发达)。但是翻译得还行。我对福尔摩斯的剧真没兴趣,一集都没看过,可能就是因为小说都看完了没觉得被圈粉。
小时候胆子小,听不得鬼故事(现在也听不得),看不得悬疑推理刑侦……这类的小说。那套福尔摩斯可能是小学就买下了,一直没看完,就是因为害怕。被那个眼睛像灯泡的狗吓着了,不敢往下看。好几年做噩梦都是那个巨大的狗。
后来直到三十岁才鼓起勇气开始看个探案小说,第一本看的是J.K.罗琳的《布谷鸟的呼唤》。其实不怎么可怕,但是看到后半夜还是有点起鸡皮疙瘩。罗琳的主要优点还是人物塑造特别生动,故事里有几个跟破案无关的细节,把男女之间那种一点点不过界的小暧昧写了个十成十。这都过了好几年了,案情我都忘差不多了,男女主角的脾气秉性我都还记得。
后来又纠结了半年多,看了本《白夜行》。看之前到处问别人到底恐怖不。看完松了口气,这本是真的不怎么恐怖。虽然是类型小说,但是就算放在纯文学作品里,它也毫不逊色。我至今还没有看过超越《白夜行》的推理类型小说,它的主题完全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在探讨那类主题,人性的罪恶啊,正义的边界啊,什么的。
爱情在其中反而是很细枝末节的事情了。细枝末节,但是又不是不重要。怎么想都觉得构思太巧妙。
知乎上有个帖,说伊坂幸太郎比东野圭吾强多少多少倍,举了一堆例子。我把伊坂的作品找来看了几本,大失所望。东野有本很受欢迎的《解忧杂货铺》,我觉得特别难看,故事莫名其妙,好像是为了所谓的暖心硬拗出来的作品。而伊坂幸太郎几乎本本都是这个水准。那个po主肯定是伊坂的编辑派去发广告的。
日本作家的治愈系轻小说,首推三浦紫苑。《多田便利屋》一套三本,书荒的时候够看一阵子。最近我还买了她的新书《假如岁月足够长》,读完再来汇报感想。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关注女作家,但是喜欢的女作家简直越来越少。青春期的时候迷恋张爱玲,还受过陈丹燕、严歌苓的迷惑。池莉也是,后来吃了好多年的久久丫,也忘不掉最早知道鸭脖子是因为莱双扬。但是后来就都不喜欢了。跟不喜欢亦舒一样,没有讨厌,只是没什么感觉了。那些故作看破红尘的女主角,说白了并不是看破红尘,只是自怜。
自怜我也会的,就不需要通过看小说来获得了吧。
这两年最喜欢的一本女作家写的小说是《万物的签名》。到处跟人推荐。故事本身也是围绕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展开的,不过是一个生活早19世纪的小姑娘,富二代,后来成了科学家,专门研究苔藓。这个人设简直太迷人了,而且故事很长,足可以容纳下各种对亲情友情爱情伦理责任自由信仰的讨论。读完就像多活了一辈子。
这个作者说起来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写《美食,祈祷与恋爱》的那个,叫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
▲我觉得她很美。而且她很努力。
还有一本书,是几年前Kindle特价推荐给我的。是本英文书,叫Hidden。讲的是一个关于外遇的故事。
我对这本书印象深刻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是我看下来的第一本英文小说,它需要的词汇量大概只有5000或更少吧,反正我竟然无障碍全看懂了。
第二是,这个小说讲的是有违一般伦理道德的感情,但是全书读完都没有引起什么不适的感觉,比如觉得矫情(《慢船去中国》)、恶心(《别走出这一步》)、做作(《三个A CUP的女人》)、“拜托不就是小三么用得着这么文艺么”(《非诚勿扰I》《夏日终焉》)……完全没有这些感觉。也不像男作家那样,总是把外遇写成白月光(《斯通纳》)。
有的只是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那种纠结,忍耐,克制,一再的克制,再三的克制。
说实话,这种对克制的描写本身就挺感人的——这个及时行乐的年代,很少有人花心思描写克制了。
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有弱点,有问题,但是没有人故意恶毒(各种宫斗剧),也没有圣母、绿茶、白莲花。唯一有点搞笑的是,这个故事一上来就写男主角死了,故事类型又写了悬疑,让我一直以为这里面是有谋杀什么的,一直猜谁是凶手。结果他就真的只是车祸出了意外。
所谓的“悬疑”,就是他妻子一直怀疑他出轨了但是没有证据,全书都在慢慢揭开那个谜底:他到底有没有出轨呢……
好吧,对妻子来说,这大概的确是谋杀案同等级别的悬疑。
这本书现在Kindle常年卖6块钱左右,吃个雪糕的钱,值得一看。
下次再专门写一篇说说各种小说里的外遇和出轨桥段。
读小说这么些年,大体上有个感觉:有些事情如果想体验一下,无需躬行,读读小说就可以。人生只有一次,经验有限。在故事里却可以获得无限的经验,代入各种各样的角色,过各种各样的人生。书本一开一合,一个世界随时恭候你的来到。一旦大脑习惯了这个放松路数,瘾就这么来了。
为了戒小说,也许有必要打打王者荣耀转移下注意力的。
雪菲苏
基督徒,两个孩子的妈妈
从小学时办手抄报算起
专注文字工作二十年

爱疯读者长按下面这个码可以打赏
但是请不要太大额,太沉重啦,谢谢理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