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资料:
1、潮州厝,皇宫起;
2、草厝出大蛇;
3、千金买厝,万金买邻;
4、厝角尖哩哩,爱企着有好 厝边;
5、厝边头尾,感情爆过菜头粿;
6、劳生拼死,趁钱辖厝地;
7、厝局阔,好喝叱;厝局狭,相斗夹;
8、许天时,阮阿父,上富上有钱;
起大厝,格玻璃;
据动角,坐啰哩;
咕朱律,哷糕啤;
住客栈,免用钱。
9、娶女亩健,起厝兴;
10、尾囝弟,企厝耳;
11、大房头,俏房脚;
潮州厝,皇宫起,说的是潮州府民居是按照皇宫的格局、范式来建筑的,什么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都颇有讲究和气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人称之为“潮派建筑”。
为《潮派建筑与道德文化》题词。
“潮州厝,皇宫起”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跟普通话不同:一个是名词“厝”,一个是动词“起”。
厝,指房屋,潮音[cu3](处)。如:“伊旧年趁有钱,今年转去内起厝(他去年赚到钱了,今年回老家盖房子去了)。”
厝,是闽方言通词,台湾、闽南各地也用。例如,清?黄叔敬《台湾使槎录?赋饷》:“瓦厝、草厝共征银一千二百四两零。”《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林俊起义谣二》:“……大厝变火炎。”《中国歌谣资料·蓝尼星》:“厝里空空,菜园栽葱。”《红旗飘飘·海陆丰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彭湃》:“田公着厝吃白米,田仔耕田耕到死。”
“厝”指房屋,也许与“安置”“安措”一义有关。《战国策·魏策二》:“王厝(田)需于侧以稽之,臣以为身利而便于事。”《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不过,这些“厝”都用如动词,也许是引申而指安置人的地方,成为名词。
“厝”在许多地方还被用来做地名用词,如澄海的“林厝畔”“蔡厝寮”“陈厝合”“李厝宫”等等。
用“厝”做词素构成的常用熟语有:
草厝出大蛇(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千金买厝,万金买邻;
厝角尖哩哩,爱企着有好厝边;
厝边头尾,感情爆过菜头粿(左邻右舍,友情胜过亲生子);
劳生拼死,趁钱辖厝地(拼命干活赚钱,为了买下盖房子的地皮);
厝局阔,好喝叱;厝局狭,相斗夹(房子的格局大了,好大声下号令;格局小了,走路都互相挤兑。厝局,房子的格局、范式);
……
有一些专家不认同“厝”这个字,有人干脆就写“处”。但既然从前朝就用了这个字,而且老百姓都接受了,我想,就认定它了吧。
作者在乡下做田野调查
盖房子,潮汕话叫做“起厝”。俗语云:“娶女亩健,起厝兴。”(娶老婆时劲头足,盖房子时兴头足)还记得小时候我念过的与“起厝”有关的一首童谣:
许天时,阮阿父,上富上有钱;
起大厝,格玻璃(镶嵌玻璃幕墙);
据动角,坐啰哩(拄着文明棍,坐着小轿车);
咕朱律,哷糕啤(叼着雪茄,喝着咖啡);
住客栈,免用钱(不使用现钞,用信用卡);
……
描写的是民国时期富人的时尚,与现在的年轻人的时尚也差不多,挺好玩儿的。要小心的是,“大厝”指大宅子的同时,也是棺材的委婉语。有些农村里会把买棺材说成“买口大厝”。
起,指盖房子,古代就是这么说的。《汉书·武帝纪》:“起建章宫。”又同书《郊祀志下》:“起步寿宫。”汉·桓谭《新论·识通》:“(武帝)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汉·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冰为之起大舍,……终其身。”“起大舍”,就是盖大宅子,犹潮汕话的“起大厝”。又同书《巧艺》:“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义宅。”《新唐书·突厥上》:“赵简子起长城备胡。”建筑“长城”都用“起”了。
唐后有双音节词“起造” “起建”等出现。例如《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田虎就汾阳起造宫殿。”《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员外见女儿主意定了,乃将家财之半,分授女儿,于成都起建大宅。”
当然,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地砌个猪圈、灶台什么的,就用动词“砌”,潮音[gih4](机4),如说:“砌个猪寮”“砌个灶”(也说“作灶”,“作”音zoh4)小孩儿玩过家家,叫做“孥囝砌宫灶”。
潮汕农村旧式建筑村落
“厝”的量词,整个院落的一座大房子,潮汕话叫做“落”,类似于北方的旧式四合院,如:“伊落厝起到雅死(他那座房子建得很漂亮)。”落,原可以指村落。《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李贤注:“案,今人谓院为落也。”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用作房子的量词当是从村落一义引申而来的。从“村落”到“院落”,是词义所指范围变小了。
有的时候,“落”是指“进”,过一个天井到下一个厅,叫做一“进”,加上两边的“伸手”(厢房),就是一“落”。我在澄海冠山学校上过学,学校就在“四落内”,一座有四进的大宅院。
一套房的每一间屋,叫一间“内”。如说:“只套房有三间内(这套房子有三间屋)。”内,古代指内室,房室,《仪礼·少牢馈食礼》:“宰夫以笾受啬黍。主人尝之,纳诸内。”清·俞樾平议:“纳诸内者,纳诸房也。古谓房室为内。”《礼记·檀弓上》:“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汉·郑玄注:“内,正寝之中。”《汉书?晁错传》:“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二内,二房也。”因而,“内”在潮汕话中又引申指家,如说:“我转来去内食(我回家吃饭)。”
奇葩的是,“内”字潮汕话按与古音的对应规律是不应该读[lai6]的,[lai6]事实上是“里”字的读音。这又是一个“张冠李戴”的训读的典型例子。
一间屋,潮汕话也叫一间“房”,就是普通话的“屋”,如说:“我买套厝三房一厅个(我买了一套三居室一客厅的房子)。” 因为“房”是指屋,所以引申指住在一个大家庭里的某个(兄弟)分支。如:“兄弟囝三人分作三房(兄弟三个分成三家)。”老大叫“大房”、老二叫“二房”,以此递称。
这种以“房”为家族分支的用法,是从古汉语继承来的,《魏书·肃宗纪》:“扬州硖石、荆山、新淮、酂城兵士战没者,追给敛财,复一房五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四房,赵郡有六房。”《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间壁一个邻家抬头看见便道:‘徐老官,你如今分在三房里了。’”《红楼梦》第十三回:“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也有与潮汕话一样。
后来,加上后缀“头”作“房头”,《西游记》第十六回:“又将那各房头搬出去的箱笼物件,从头仔细寻遍。”潮汕话除了“房头”,还有“房脚”一词,指“房头”中比较有势力、威望的,叫做“俏房脚”。
按传统礼制,分家往往就是分房。原则是长幼有序,从大到小。长辈住厅房(大房),如果长辈只是一对父母,长子也往往有分到大房的机会,以此递减为厢房(伸手)、门楼房等。当然,如果是“大落厝”,可能还有“火巷房”“后包房”等可分。但铁打的规律是“尾囝弟,企厝耳”,小儿子,老幺只能住在边边角角的小屋里。
大落厝内从大天井通往小天井的圆门
链接阅读:
1、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
2、潮汕方言诗的闲间故事
3、方言俗语:潮人的草根智慧结晶
4、先浪(卵)面,后浪险
5、好生破家囝,孬生髧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