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即孙子的用兵方法。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一部经典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主讲谋略与用兵,通过对战争本质的揭示,阐述了用兵作战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战略与战术原则。作者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被后世誉为兵圣。孙武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兵法这样的传世之作,集兵法理论之大成。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实战家,辅佐吴王夫差伐楚,五战五捷,直取埕都,为吴国建立霸业,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分别是计战谋形势虚实,争变行地地火间。始计生作战,作战生谋攻,谋攻生军形,军形生兵势,兵势生虚实,虚实生军争,军争生九变,九变生行军,行军生地形,地形生九地,九地生火攻,火攻生用间,用间生始计。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按照战争的发展,层层推进,相互关联,首尾相连而成形的一套完整的兵法理论体系。运筹于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始计第一;战前动员,指导原则,作战第二,计谋攻取,以智取胜,谋攻第三,实力运用,攻守布署,军形第四,创造态势,正合奇胜,兵势第五,虚实运用,避实击虚,虚实第六,抢占先机,军争夺利,军争第七,权衡利害,合利而动,九变第八,处军相敌,山水泽陆,行军第九,地形利用,险恶远近,地形第十,深入则专,死地决战,九地十一,火攻助战,可以夺敌,火攻十二;知敌之情,三军所悖,用间十三。
孙子兵法中各篇分别由种类,特点,原因,原则,意义,方法,治军原则,注意事项,重要性等组成。
各篇中的第一个原则通常是讲核心战略原则,也是全篇的中心思想,并以原因和意义对其进行论述,第二个一般是讲用兵的战术原则,两个原则构成主线,并辅以治军原则和注意事项,最后一般是讲某方面的重要性,作为重点强调。
通过对孙子兵法内部结构的分析,理清楚其中的主次关系,找到孙子兵法的脉络,让我们对孙子兵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其中的一些要领,了解其精深的奥义之所在。
延伸阅读
孙子兵法最霸气一句话
《孙子兵法》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说,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的高明;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才是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伐谋”用在军事上百战百胜,用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也能所向披靡。《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世界闻名的军事著作,值得学习。
孙子兵法是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讲的是什么,好看吗
孙子兵法是一部全景实战,全流程实战的克敌制胜之法。
是他说是唯一流传下来最系统的一部兵法,是一部“前孙子者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的兵书。
按照班固对兵法的分类,孙子兵法属于“形势”这一类。
因此,要想读懂孙子兵法,解开孙子兵法之实用价值,必须读透军形和兵势两篇。
班固对形势的定义是: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
也就是说,要灵活、速度、变化无常。在孙子兵法中,集中体系在“任势”思想中。
在解码孙子兵法的过程中,我发现,孙子兵法就是作战力量的运用,有什么样的资源,打什么样的仗。
自古名将,既可以以多胜少,也可以以少胜多。其根源就是,他们能够识众寡之用,打好自己手里拿着的牌。
详细解读,可以参见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14623587682091524/?app=news_article×tamp=1570192420&req_id=20191004203339010012035151234E64CD&group_id=6714623587682091524
孙子兵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孙子兵法》内容精要:《孙子兵法》全书共13章,分别论证了“计”、“作战”、“谋攻”、“军形”等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作了充分的总结,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命题。
第 一:《孙子兵法》首次对战争的致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出“道、天、地、将、法”五大致胜因素。其中“道”指的是政治策略;“天”指的是天气条件;“地”指的是环境,地形;“将”指的是将帅的才能;“法”指的是部队的纪律与训练。在这五大因素中,孙武特别强调“道”的作用,主张军事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而完善的政治是军队获胜的根本。他认为,只有“令民与上同意”,亦即在政治上能使人民与国君同仇敌忾,战争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因此他明确地提出,“厚爱其民”才能守成,反之必致“先亡”。他的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表明了他对战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二: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命题,其中许多如今已成为成语,广泛流传。例如著名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第三: 在大战略上,孙子主张“必于全争于天下”,他所谓的“全”,包括谋略、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孙武并不推崇盲目地炫耀武力,他认为这样会过早地暴露己方实力,他更赞赏以韬光养晦的方式,凭气势战胜敌手。因此他称赞不经过战斗便能使敌手屈服的谋略,才是真正的“善之善”。他的这些战略学思想直到今天,仍颇具参考价值,带有典型的“以柔克刚”的思想特色。
第四: 在具体的战术学角度,孙子主张速战速决,这与其在战略学方面不主张轻举妄动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孙子认为,战争是危险的,因此轻易不可以使用,但一旦箭在弦上,便必须一一发中。孙子清醒地看到,持久的战争必然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而虚耗兵力本身便是败亡之道,故用兵贵在神速,惟如此,才能使其不与其政治目的相冲突,并在最大程度上免除战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孙子还详细探讨了战术的灵活性,主张用兵应像流水一样,富于变化和机动。他提出的“因敌致胜”精辟地概括了战场机变艺术的灵魂,他的许多精彩的论点,后来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学家所推崇备至的经典语言。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对我国军事思想以及智谋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其理论总结与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孙子兵法名词解释
孙子兵法释义:也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共十三篇,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和治军原则,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而击虚”等。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孙子兵法[拼音] [sūn zǐ bīng f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