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愿我们可以
和喜欢的人 做喜欢的事
BOOK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或最推崇的一本书是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就目前而言,当属《人生的智慧》。其内容字字珠玑,金句妙语频出,论证旁征博引,观点发人深省。
我想世间唯有叔本华才能把人生鸡汤熬得如此香甜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诚如尼采所言:我要把他所写的东西都读完,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要听。
对我来说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这将是我需用一生去读也读不完的著作。
这碗鸡汤,我先干为敬,再用时间去消化和吸收,我相信这将会不断滋养我的还不够强壮的人生。
只不过这一大碗我得分三口进行:即如何律己、待人和处世。
如何律己
如何律己?首先得了解自己。
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德尔斐神殿的石碑上就镌刻这样一句著名箴言,即“认识你自己”。
从宏观上说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微观上讲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和求解的问题。
我们要认识的自己是独处时的自己,是自己眼中的自己,而非别人口中的自己。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一个正确的自己评估。
因为正确评估自己本身的价值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大有裨益。
叔本华说一个人的一生越有价值,越有意义和计划,越具有独特的个性,他就越有必要不时地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的自己的计划。了解清楚自己首要和真正的意愿,知道哪些东西对他的幸福至为重要。
认识了自己之后,在做自己的过程中,要平衡意欲。叔本华在书中提到意欲越少激动,我们的痛苦也就越少。照这样说,是不是无欲无求就成了最大的快乐,对此我不敢苟同。
私以为在常人世界里,无欲无求是形而上的超我境界,而合理的意欲追求其实也同样能带给我们身体或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一味地减少意欲并不能成正比的减少痛苦,让我们痛苦的是欲不可得,是欲望过剩,与现实生活失去平衡。
除意欲之外,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之间如何达致恰到好处的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人生智慧。因为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至于相互干扰。
许多人太过活在现在,这些是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人;也有的人更多地活在将来,他们是谨小慎微、忧心忡忡的杞人。
其次律己需要勤思善行。
这里的“勤思”是指我们要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和整理做过的事情与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
正如叔本华所言: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经验教训。而“善行”则是更多地去追求人类的两种更高级的快乐:一是发挥肌肉力量所带来的快乐,如参与体育运动;另一是施展感觉能力方面的快乐,如进行艺术创作。
勤思善行能有效避免无聊并获得幸福,因为人无事可做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
无聊是人们无数痛苦的间接根源,因为人们为了驱赶无聊,会不择手段地寻求消遣、社交、奢华、赌博、酗酒等等,这些给人们带来的只是各式各样的损失、破产、不幸。
——摘自130页
我们向来喜欢倡导的严于律己,其重点不在于“严”,而在于我们如何做到了解自己,平衡意欲和勤思善行,这才是律己的关键。
如何待人
人这一生既在为自己活,也在和别人过。我们虽是独特的个体,但不能脱离这个世界而存在,婚姻、工作、维亲、交友都需要我们与别人以诚相待。
如果说律己是人一生必要之修行,那么如何待人则是一门更值得去修炼的学问。要点有三,总结如下:
首要我们要学会预见。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并不是非我们不可,一味地来者不拒或接受都不合理,这个时候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就能够有效让我们免受伤害和损失。
就拿我们深有体会的事情借钱来说,借或不借都是难题,叔本华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
对此我有些感同身受,但并不深以为然,当我们能够预见此人值得信赖和帮助的那时,心中就会有一个具体答案,量力而行,以诚相待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
其次我们应懂得宽恕。
宽恕不是无原则的原谅,而是有底线的包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遇见趣味相投、志同道合之人那是人生一大幸事,但也是可遇不可求之事。不然鲁迅先生就不会发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求同存异,甚至委曲求全。为了能在人群中生存,我们必须容许和承认别人以既定的个性存在,不管这种个性到底是什么。
这是叔本华所提倡的包容个性,他还指出不应驳斥别人的看法。如果我们试图用说话使一个人放弃他所相信的种种谬误,那就算我们有玛土撒拉的寿命,也不会完成任务。
最后我们应习惯以他人为镜。
从这面镜子里我们要看到得不仅是他人的闪光点或阴暗面,更应看清楚自己身上的缺点或恶习,并加以改之和以此为戒。人性所驱使得我们凡事很难先从自身找问题,总是习惯指责于他人。
正如叔本华所言:一个人背负着自己的身体重负却一无所觉,而在移动他人的身体时却感到了重量,同理,我们不会注意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恶习,只会留意他人的这些东西。
所以为了不断改善自己,以他人为镜,正自身不足是一个相当合适的方法。
如何处世
学会了律己,懂得了待人,我们对待命运和世事发展的态度自然不会很随意,当然命运世事也不会待我们太差。
我们可以不信“命”,但不得不信“运”。
叔本华相信时运至为重要,如果说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那么时运——顺运或者逆运——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迅速推前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抛后老远的距离。我们的努力和奋斗只是发挥桨橹的作用:再竭尽全力挥舞桨橹数小时以后,终于向前走了一程,这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一下子就能使我们倒退同样的距离。如果风向顺利,我们不需划桨也能前行。
话虽如此,但吾窃以为我们应该做自己人生航船上的舵手,不在原地祈祷风的来临,而是不管顺风逆风,都在保持前行。时运是前行的东风,而前行才是人生的彼岸。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可看到人们为了一种悲惨、贫瘠和并不曾为我们带来什么的生存而拼力挣扎和搏斗,饱受折磨。
在叔本华看来,我们应该调低我们的期望,学会接受和适应不如意的事情与处境,时刻留意着不测和变故以躲开或者承受他们。
我认同这样的处世态度,但并不认为我们穷极一生只是为了悲惨的生存,我们更应该是为了尽可能幸福地生活。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幸福,好好想想是不是你对幸福追求变得刻意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保持个性。
每一个人到底生活在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个人可能得到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所决定了。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叔本华每天早起埋头写作到中午,且禁止任何人打扰的自律和坚定,个性是叔本华在柏林大学授课经常与康德在学术观点上“对着干”的自信和才华。
个性是我们在人生各个阶段中不断趋于稳定又略有起伏的性格和三观。
据此,我们应该循着与我们个性相符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吻合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因为真正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真实的个性。
BOOK
往期 · 推荐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为施暴者,亦不为旁观者
《教父Ⅲ·最后的教父》:人都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教父Ⅱ·西西里人》:活着,做好自己的英雄
关于作者
笔名:陈说
一个爱文学的体育人,一个爱做梦的篮球者
身为平凡的人,做着平常的事,写着平淡的文字,不愿平庸的生活……
● 公众号:周听陈说
图文:陈说
注:蓝色字体为作者观点
黑粗字体为引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