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古诗意思和解析麻豆 题西林壁古诗诗意解析

题西林壁古诗意思和解析麻豆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古诗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时,有山岭连绵起伏之势,从侧面观看时,确是山峰耸立之貌,再从远处高低不同处观看也,有不同风景,之所以看不出它的真面目,是因为正处于庐山之中。

  诗歌全文如下: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既是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意蕴深远的写理诗。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描述了不同方位下,所观看到的庐山不同样貌。三四两句则是写理,通过紧扣诗人自己游玩庐山的独特的感受,同质朴简明的语言道出了深刻哲理。

  全诗亲切自然,且耐人寻味。诗人将自己真理性的认识融于写景之中,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还大大的启发了读者的心智认识。含蓄蕴藉,思致渺远,最后两句也因此成为了广为诗人流传的千古绝句。

延伸阅读

苏东坡《题西林壁》蕴含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唐诗重情韵,宋诗重理趣,所以宋代的诗歌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诗,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全诗解析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写于元丰七年(1084),此时,苏轼由贬所黄州改迁汝州,在赴汝州的途中,他与朋友同游庐山,在庐山西林寺地效墙壁上,他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从正面看时,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当你从侧面看时,看到的时高耸入云的时山峰。庐山从远处看、从近处看、在高处看、在低处看,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不能认识到庐山真正的样子,就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二、蕴含的哲理

《题西林壁》这首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了人生哲理。《题西林壁》表面是一首写景的诗,然而当你不断的深入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生它充满了做人的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的丘壑此起彼伏,高低不一,游人身处庐山,受视野所限,无法看到庐山的全部面目。每个游人所处位置不一样,所看到的就是不同的庐山。

此诗借景说理,在生活中,面对同一件事,人们所处的位置、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只有我们本身跳出事物的本身,才能够看出事物的本质。

俗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只有全面地认识问题,才能够准确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只能从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视角去看问题,那么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题西林壁》全诗是什么

题西林壁苏轼 (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