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文人不怕武人不怕死)

网友提问:

文人不爱钱,武人不怕死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是很难作到的意思,所以才有了这种设想

其他网友回答

文不爱财,武不怕死

首先感谢提问者,提出一个让我欲罢不能的话题。

在话题展开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原文的出处,站在这句话的时代背景上进行讨论。

01 武穆侯的精神寄托

“文人不爱财,武人不怕死,何愁天下不太平。”原文引自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

结合岳飞说此话时南宋的国家背景,如果加标签,大抵是#收复失地 #抗金 #奸臣当道 #内忧外患 #为国愁秃头。

再看“何愁天下不太平”这带有明显感叹气息的字样,可见国家衰弱的原因恰恰是当时的文人贼爱财,武人贼怕死。

由此可见,“文不爱财,武不怕死”是武穆侯岳飞的精神象征,也是这位爱国将领怒南宋朝廷里的斯文败类与花拳绣腿之不争,发出的愤愤之言。

02 透过现象看本质

另辟蹊径的文人武官比比皆是;文武双全的神人更是大有人在,我们不去纠缠个例与特例,只做广义的阐释,只谈广义中文人武者该有的印象。

几句话大抵涵盖一下文人和武人的基本标签:

文人执拗,武人豪横;

文人清廉,武人正直;

文人酸腐,武人鲁莽;

文质彬彬,五大三粗。

“文人相轻,武人相重”,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为“文”、“武”二字分别灌入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画面感。

如果着实画面感不强的话,建议您去对比着听一下《贝加尔湖畔》和《怒放的生命》。

文人“轻”的韵律,应如“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一如淡泊明志的陶渊明。

亦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如才华横溢的李白。

武人“重”的节奏,应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如临危不惧的于谦。

亦或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正如百战沙场的李广。

但武穆侯岳飞所处的南宋,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却陷入了一个极度扭曲变态的价值观中。

文人起步凭关系,入门靠笔墨,进阶整诬陷,大师搞权斗;

武人起步凭家世,入门靠拳脚,进阶整派系,大师搞政变。

说白了,就是一个玩智商,想方设法地喷服你;一个玩拳脚,雷霆嘎巴地揍服你。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吃饱了撑的去当一个喷子或者是战争贩子呢?

无非就是为了权、名、财这三点,这也是每一个末世成功走向灭亡的核心价值观。

而岳飞的理想国:“文人不爱财,武人不怕死,何愁天下不太平。”

其实更像是评价官员好坏的一记标准:

文官皆为“愤青”,一心报国为平民,出谋划策治天下,仗义执言,道尽天下苍生;

武官皆为:“二愣子”,一马当先报国家,征战沙场平中原,忠肝义胆,荡平九州金鼓。

如此一来,何愁没有盛世?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赶上了内忧外患的乱世,民族英雄岳飞的忠肝义胆也只能存于理想,传于后世了。

03 古文今看

在当今社会中,“文不爱财,武不怕死”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

一念,可以改变颜色。

“文官不爱财”,本质上阐述了一个官员该有的正确“官性”,即正确的利益观与价值观,这是廉洁勤政的基础。

“武官不怕死”,揭示了一名军人,下至一国普通百姓该有的“基本道德”,即正确的人生观。国亡,何以为家?武官怕死,何以御敌保国?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两者相辅相成,即辩证地传达了一种爱国的普世观,也打造了一个盛世的基本模样。

身为官者,国之民者,应当时时以武穆侯的这句经世名言去反身自省。

其他网友回答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它是岳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的故事大家应该说都耳熟能详,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家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岳飞父子精忠报国的事迹可歌可泣,感天动地!

“文官不爱钱”,从本质上揭示了当好文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即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封建社会信奉的是“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这一观念直接反映了官吏对待官位的态度,更有甚者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信条,在这样迂腐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念在官吏中大有市场,多数官吏没有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出现在宋朝的民谚,原指封建官吏的陋规收入甚多。“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意思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要捞多少那就更可想而知了。当时的官吏家国情怀和民众意识极其淡薄,多数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钱自然成为衡量所有事情的根本,钱也成为所有事情的重要筹码,忠诚、信仰、国家、民众都在金钱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国运必然衰败,官吏贪赃枉法,那国家早晚要灭亡。所以,只有“文官不爱钱”,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国家、信仰、忠诚、民众自然就是走上主旋律,国家自然昌盛。

“武人不怕死”,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就是,武将打仗不能贪生怕死。穰苴说过:“作为将领,自接受命令时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把私人交情忘掉,擂鼓进军,战况紧急时,就应当把生命抛到脑后。战争总是要有人牺牲,历览古代战争,称得上名将的没一个贪生怕死,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作为领兵的将领,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顾忌个人生死和利益,那样的话临阵就会退缩,而战争最后的较量就是意志,古有关云长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无麻醉手术;古有杨家将满门忠烈,今有毛主席家一族6位烈士。长征出发时1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只有不到9千人,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在封建王朝里的舞者岳飞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感召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披荆斩棘、再立新功!

其他网友回答

这话是岳飞说的。

当时宋高宗问岳飞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回答:“什么时候文官不贪钱了,武将不怕死了,什么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这句话是局限在宋朝畸形的政治体制下的一种回答。

因唐中晚期和五代的混乱局面,北宋开国的赵匡胤和其君臣们深深的认为天下霍乱的根本就是武将掌管军政大权,进而造成军阀割据,最后天下大乱。

所以宋朝开国的一大不能更改的国策就是贬抑武人,拔高文人,同时刑不上士大夫。

这时就造成了一个恶果:文官肆无忌惮,为政一方的时候可以大肆捞油水,就算被发现了也最多就是被贬谪,反正不会像明朝一样被杀头。高薪养廉也遏制不住人类的贪性,那些文人全凭着十几年儒家学说涵养出来的道德良心来恪守自己的行为,政府御史台之类的监察机构简直就是隔靴搔痒,根本起不到作用。但是身为一地父母官,权柄之大,诱惑之多,干净的清官可谓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贬抑武人,怕那些士兵和武将是贼配军,往脸上刺字,神勇如狄青的武将都脸上刺字,这再古代可是一种侮辱性的刑罚啊。这就造成了禁军战斗力底低下,厢军只能种地和维持社区治安,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打仗就靠太宗皇帝传下来的阵图,简直瞎搞。到了辽国衰弱到极致的时候,十万宋兵都打不过1万辽兵,靖康之耻也就不出意料了。

而且,宋代还流行文官带兵,更是纸上谈兵的瞎指挥,一代名相韩琦带兵打西夏,好水川一战使得西夏成了西北边患,终宋一朝都解决不了这个边患,而真正有实力的狄青都当上枢密副使了还要被韩琦任意打骂,最后忧愤而亡。

这种恶性循环就造成了文官不停敛财,武人没有荣誉不说还得不到赏赐,自然不肯出力,北宋南宋虽然经济繁荣,但是一直都在苟延残喘。

岳飞看出了这种畸形体制的弊端,他说“文人不爱钱,武人不怕死”,其实是希望高宗可以改变国策,加强对文官的监察力度,让他们不敢腐,进而不能腐,不想腐。适当提升武人的地位,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封赏,这样士兵也愿意忠心效死命,为国戍边疆。

可惜,这只是岳飞的一厢情愿,宋朝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自己也被“莫须有”的罪名而斩杀。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人不爱钱,也没有人不怕死的。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