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许攸不投降曹操,官渡之战袁绍一定能赢吗?
优质回答:
哪里来的那么多如果啊,想知道那就少看三国演义,多看三国志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什么假设!
其他网友回答
那要看许攸在官渡之战中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许攸进曹营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告诉曹操袁绍内部出现问题,快坚持不住了。
第二,告诉曹操可以去劫粮草了。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指挥官在战场上如何下战略决心是很重要的,甚至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败。
在当时,虽然曹操在战场上获得了一些胜利,但袁绍与曹操阵营实际上是僵持的局面,而形势对兵马和粮草补给都不如袁绍的曹操更加不利,此时,曹营也是人心不稳的,已经有人在纷纷议论退军了。而曹操在荀彧,郭嘉等人的鼓动下,虽然知道退军不妥,但肯定还是犹豫的。而许攸的到来,则给了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的信心。
再说乌巢劫粮,虽然曹营几大谋士都看到了这个战略关键点,但是,作为指挥官,都知道粮草的重要性,在兵力本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战略重心放在何处就很难决断了,既怕劫粮不成蚀把米,又怕兵力分散后被袁绍各个击破。许攸到来后帮助曹操下了关键决心,成功奇袭乌巢劫粮,才有了日后的官渡之战胜利。
所以,许攸的作用很关键,并不是说没有许攸就不能胜利,但肯定要费极大的周折,甚至在实力远逊的情况下,失败也是正常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从历史上来看,曹操胜利的原因在于火烧乌巢,袁军粮食的烧尽,直接动摇了袁军的军心,直接导致攻打曹军大营的张郃和高览临阵倒戈,倒向曹操,使得袁军直接崩溃。否则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输已经是必然了。这里必须说的是郭嘉的十胜十负论可以说是马后炮,谈一大堆曹操为人用将强过袁绍其实没有意义,最基本的是袁绍势力庞大,曹操势力弱小这一点无法改变,袁军十万多人,泰山压卵使得曹操只得坐守官渡期待袁军能有所失误。下面我以历史记载来说一下情况。
官渡之战时曹操的危机四伏
曹操和袁绍的官渡激战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主要根据地是在许昌所在颍川郡,而此前的兖州已经西部被袁绍占领,早在前一年(199年)袁绍已经开始联系张绣,刘表预备合攻曹操,但是幸运的是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但是刘表也没有大规模举兵的动作,孙策也平定了江东。而刘备在徐州拉起反旗,徐州被刘备夺取,刘备派人北上联系袁绍。
在建安五年(200年)局势开始变化,曹操所在的许都董承发动政变,但是被曹操所知,事情败露后被曹操所杀。曹操为了占据徐州,派兵前去攻打刘备。此时在袁军南下时,天意帮助曹操,袁绍儿子生病,袁绍停止了脚步,刘备被打败投奔袁绍。此后袁军南下,曹操虽然斩杀袁军大将颜良和文丑,但是曹军还是抵抗不住,被迫一路向南撤退到官渡,曹军的部队究竟窘迫到什么地呢?当时的程昱只有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想要增兵2000人,被程昱拒绝因为兵少。
而且在这时候孙策带兵来到丹徒意图北渡长江攻打徐州广陵郡,但是天意帮助曹操,孙策在丹徒被许贡门客刺伤,最后病重去世。
东面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汝南郡的黄巾军刘辟部众造反,汝南郡县都响应刘辟,曹操的后院起火,刘备这个时候受到袁绍之命来到汝南支持刘辟,刘备闹出的动静很大,曹操的后方汝南郡和颍川郡,都被刘备袭击,许昌城以南的地方被刘备游击。此后曹仁出击击垮刘备,但是刘备又和汝南的龚都联合继续骚扰曹操的后方。
而且刘表和袁绍开始诱降曹操的部将,比如曹操阳安都尉李通收到了袁绍和刘表的书信,左右的部将都劝李通投降,但是李通拒绝。这只是其中一个小事,当时大部分郡县都背叛曹操,李通在见到朗陵县长赵俨时,赵俨直接说现在各个郡都被背叛曹公,你们阳安没有背叛是好样的。可见当时形势已经坏到了什么地步。
到了同年九月份,曹操在官渡和袁绍相持,曹军多次出战都打不过袁绍,曹操的部下开始和袁绍通信,这个我们都知道此后在袁军的大寨搜出不少这样的信件,最后被曹操烧了,我估计曹操也不敢看里面有哪些人。最重要的是曹操在官渡和袁绍相持半年多,曹操的百姓不堪因为战争带来的劳役和赋税,开始投奔袁绍。曹操甚至想要退回许昌,但是被荀彧劝说继续坚守,说真的到了这年十月份曹军依旧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后来曹丕登基,曾经下一份诏书颂扬颍川郡对于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支持,但是也说了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颖川郡支持曹操,可见曹操的困窘。
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
许攸的叛变和张郃的倒戈造成了袁军的大溃败
曹操之所以选择坚守,就在于曹操期待事情会有所变化,这其实就是运气了。因为袁军发动两次大规模进攻被曹操击退,曹操也烧过一次袁军军粮,但是对于大局于事无补。
但是曹操等待的时机变化终于来了,许攸因为家人在邺城犯法被审配抓捕,许攸恐惧由此叛变,许攸连夜投奔曹操当晚曹操光着脚迎接许攸,许攸是袁绍的高级军事参谋,袁军的一切动向他都了解。他告知了曹操一个军事机密,在故市乌巢之间,袁军囤积大量辎重,袁军防备很虚弱。
由此曹操率领精兵五千人夜袭乌巢,但是淳于琼固守营垒,曹军猛攻却没有攻下袁军营垒,而这个时候袁绍在得知乌巢被袭击,决意派张郃攻打曹军大营,但是张郃要求救援乌巢,袁绍不肯,郭图也赞成袁绍的主意,就这样一部分军队数量前去救援乌巢,在袁军感到乌巢时,曹操还未攻下乌巢守军的营垒,最后曹军被迫死战,最后才大破乌巢守军,焚烧粮食。此时郭图得知乌巢粮食被烧,害怕治罪。而张郃久攻曹军大营不下,于是郭图前去袁绍面前诋毁张郃,说张郃听到乌巢被烧十分开心,张郃知道后害怕被杀,于是和高览投降了曹军,袁军上下得知张郃投降瞬间崩溃,袁绍由此大败。
其他网友回答
答:咱们今天就官渡之战的有关问题,彻底的把它说透。
先说答案,曹操非输不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是这么说的,《魏氏春秋》曰: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更为重要问题,袁绍之强!袁绍很强大,强大到曹操都不能自保?事实真的如此吗?换句话说,官渡之战究竟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让我们一起先看看来龙去脉: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彧以为“绍悉中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对于《武帝纪》里的这种说辞,“公兵不满万”?裴松之认为,不是事实。他说:
“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钟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余匹,繇马为安在哉?”
钟繇的两千多匹战马都不翼而飞了?成飞马了!。
往下看: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这是说曹操人数少,粮食吃尽了,人数少消耗当然就少了,怎么粮食这么快就吃完了?再者:许攸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曹操就怕别人知道他粮食软肋,屡次三番撒谎,后来许攸都把事情说出来了“粮谷已尽”你没有粮食了!你还打个屁!!!你自己多危险??你自己不知道。
这就是说,曹操的粮草要比袁绍消耗的更大、更快、更多!可不可以这么说,曹操的人马可能要比袁绍多???!!!
既然曹操占据人数的优势,为什么打的那么艰苦!只有唯一的一个理由,袁绍的军队战斗力超强!曹操的军队指望正面交锋,打不过袁绍!袁绍非常顽强,在明明知道淳于琼被攻击的情况下,仍然发起了惊人的进攻:
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那么好了,问题就出来了,曹操兵不满万,自己又带五千人去打乌巢,又十伤其二三,曹洪就带充其量2000人守官渡?能挡住张郃、高览的10万大军的强攻???而且,还是张郃、高览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投降了……文中说的非常清楚,张郃听到淳于琼被打败了才投降的。也就是说,淳于琼不败,张郃、高览一举拿下官渡不在话下,10万对2000,还是张郃、高览主将,曹洪带2000人能挡住???你们谁愿意信谁信。
没有乌巢破琼,曹操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