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网友提问:

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太好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古圣先贤为我们中华儿女留下的智慧精华,经过几千年传下来,谁用谁受益,百试不爽。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用怀疑,不用批判,直接用就行了,直接继承,直接往下传就好了!

有人说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之处,我要创新,我要发明,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的成果,结果发现我们传统文化圣贤经典里早就有了。这里有个例子说给大家听,说有位外国科学家,用尿研究人体健康,找了很多人的尿,天天接,研究了十多年好象,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尿七天一个规律,七天一个规律。这位科学家激动极了,到各国去宣传他的研究成果,去讲学,希望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结果他来到中国宣传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华文化经典《黄帝内经》里早有记载,那就是”七日来复″四个字。他很惭愧,也很佩服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

现实生活中也是,人生短短几十年,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人非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去做试验,去撞南墙,撞的头破血流,结果回头发现,我们古圣先贤也试验过无数次,早已得出成功结论。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几千年传下来,证明是好东西,是成功的东西,是古圣先贤经过无数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智慧精华,我们不用怀疑,不用批判。用就好了,我们直接继承,直接传下去就好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是学习理解体会,知道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才能知继承和发扬,但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点:学会用多个角度去分析传统文化,不要认为儒家是中国的传统最主要的文化,就只学习它或者是一些专家认为易经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不懂易经就不懂中国传统文化,这些首先存在问题。

第二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当然的继承,但坏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些思想应该剔除。

第三点:要结合历史和当代科学来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结合中国历史去了解这样才符合客观事实。

第四点:多在行为中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五点:多听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讲座例如《百家讲坛》

其他网友回答

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程序,爷爷传儿子,儿子传孙子,也就是子孙万代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父亲做到了传儿子,儿子做到了传孙子,古人说:学为老师,行为师范,传统文化学会了不去做,也就无法传承,也就是断代,无法在延续下去,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言传身教缺一不可,百善孝为先,传承的就是孝顺父母,孝亲尊师,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就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老师才能传受真技术,善待一切,行为展现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觉得两点比较重要。一是正本清源,能够真正知道古人所表达的意思。二是需要顺应时代,不可墨守成规,关键在于洒扫、应对、进退。

现代对于中国的古文化,研究的过于肤浅,很多古文的解释甚至连学校教的都是错的。比如说《论语》学而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小学到的解释就是,学到的知识,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或许有些大学的中文教授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古人用字,非常谨慎,越是“古”的古人越是不会多一字少一字。《论语》里对于学习知识用的词叫“学文”。比如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先要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的基本品德,才可以学习、念书。言下之意是没有这些基本品德,书念了也白念,念的多,聪明了,做的错事也会更多。 有点远了,我们回来,那么“学而时习之”的“学”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论语》通篇讲的都是修身!《论语》被誉为东方的佛经,或者是东方的圣经。它讲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一个君子,亦或说是做一个君子的戒律。和佛经的作用一样,学佛学佛,就是佛怎么做你怎么做,佛不能做的你也不能做,佛怎么说你要怎么听,和佛说的不一样的就不要听,这就是学佛,佛经就是佛子的戒律。所以这个“学”字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是修的意思,亦或说是修身的意思,“习”通“行”,实践的意思。通过修身得来的好的品行要经常去行出来,这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这样的错误理解实在让人头疼,但除了正本清源外,顺应当下社会情况“洒扫应对”也非常重要。前面说的“出则弟”,弟通悌,指的是对自己的兄弟要谦让、友爱。如今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最亲近的同龄人是我们的同学或者同事,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种谦让和友爱在他们的身上展现出来。

一点浅见,合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