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水浒传》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是错?
优质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宋江选择招安,被人诟病千年。一个人的理性选择,是其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碰撞出来的最佳选择。宋江是理性的,特别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选择上,他也必须理性。
观念选择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社会,特别是传统士大夫接层。其影响之深超乎我们想象。
忠孝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观念,是传统士大夫阶层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境界,忠君为国是传统士大夫阶层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以宋江,吴用等为首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内心深处对皇帝,对朝廷,对国家是有希望的。
宋江等梁山聚义,没有称王称侯,不同方腊。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而不是反抗朝廷。这是对传统礼法的敬畏,对儒家思想的尊崇。梁山最后走上招安之路,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力选择
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108 条好汉,雄兵10 万,兵精粮足,地势险要,基本盘是不错的。
凭险固守,割据地方应该可以维持。但平定天下,改朝换代,与大宋朝的整个综合国力相比,梁山稍显弱小。
江南方腊精兵数十万,占据城池几十座,最后一年左右被剿灭。所以,从实力上来讲,招安也是上选。
历史选择(宋徽宗)
「水浒传」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农民起义为背景,加上民间传说,戏曲再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
北宋之后是南宋,大宋并没有分崩离析,这是历史事实。作者选择了一种对历史负责的任态度。所以,梁山的最后归宿,一定是重新融入大宋朝这个国家体系。作者选择梁山聚义的结果无非三条,一是招安跟朝廷合作。二是继续抵抗,最终夺取天下。三是选择抵抗,最终失败。
作者尊重历史,改朝换代不是选项。作者作为元末农民起义参与者,心疼梁山,也没有把梁山彻底失败作为选项。
但在很多水浒传的续本中,出于各种心态,梁山大崩溃成为一个重要选项。梁山在官军的攻击下,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宋江李逵等最终被捕,凌迟处死。
所以,在作者看来,跟朝廷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符合历史,符合传统价值观,符合梁山利益,也符合作者对梁山的同情和寄托。
其他网友回答
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不能仅单单从个人喜好出发,而应站在时代大背景下,结合当时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客观地予以评说。
对于宋江“招安”是对是错,千百年来,众说纷芸,莫衷一是。有人把宋江说成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好坏各半,更有人说他就是一个投降派—–。
个人认为,宋江的招安之举恰恰符合时代的规律。
从文化方面看
从汉武帝始,为了便于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成了世人的座佑铭。
宋江,作为一方小吏,也算是一个不入流的文人,在他的骨子里,同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想通过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实现建功立业之目的。怎奈,才不出众,社会黑暗,郁郁不得志,只能做做“当官”的春秋大梦。
县城的小吏,经常在县里行走,看惯了不公,看透了世事,更懂得了人情。在岁月的雕琢下,变得更加圆滑、世故—。既然进入仕途成为了一种无法逾越的奢望,那么利用自己手中的一丝权利收些“黑钱”总是可以的吧,不成候,总能成为富家翁吧!反正当时“贪”腐成风,大官大贪,小官小贪。不论积累如何多的财富,但是进入官场依然是他的最终大“梦”,实现光宗耀祖,人前风光。
“梦”终归是梦,成为现实有时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估计宋江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还有实现“梦”的机会。
事态的发展,一步步将宋江逼到了风口浪尖,逼到了梁山泊上,也让他看到了与“大梦‘的距离有了缩短的机会。一旦机会成熟,他会义无反顾地为实现“梦”而努力。
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宋江主张招安的根由。
从现实方面看
《水浒传》所描述的时代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
梁山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朝廷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小。
徽宗朝,政治腐败亲小人,高太尉、童贯等四大奸臣当道;远贤臣,有报负的政治家敢怒不敢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活,纷纷落草为寇。北方的大金国南侵,连年点火纷飞,这更让北宋这个庞然大物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宋虽内忧外患,但是毕竟实力犹存。君不见,历史记载,就算徽钦地帝被掠走,北宋灭亡后,各地抗金力量多次打乱金国的进攻步伐。
显然,处于弹丸之地的梁山泊从实力上来说,与北宋朝廷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如果不是为了抵抗”大金“的侵略,朝廷大兵降临,分分秒秒之间,梁山泊绝对会灰飞烟灭。
让读者误解的是,作者为了行文的需要,多次描述大败朝廷大军,甚至活捉了当时的三军总司令—高太尉,故意把梁山写的过于强大。
说完外部实力,回过头,再说说梁山是否做好了称王称霸的准备。
答案是显然的。
一则没有统一的领导。宋江看似是老大,但是梁山内部却派别林立。以呼延灼为首的降将派,本来就是朝廷的官员,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当贼啊,“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顶风臭八百时,估计他们做梦都想被朝廷招安;以鲁智深为首的山头派,他们本就是一山之主,为了能够增强对抗朝廷的实力,一并归入了梁山泊,从老大变成了被人约束,可想而知,估计也是面和心不和;以卢俊义为首的强拉派,梁山为了自己目的需要,利用威逼利诱的方法,强拉入伙,虽碍于面子不说啥,但是心里也是不自在吧—-。当然还有诸多派系,不一一说了。这样一个杂摊子,怎么管,政令不统一,怎么成就大事。
二则没有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梁山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打劫”,立足于“山”、“水”等地理优势,抢劫过往客商。一旦朝廷想收拾这个毒瘤,不用打,封山就行,估计不用多久,诺大一个梁山必会分崩离析。有的读者会问,他们也曾出兵打大名府,但是那也只不过是为了救人之后,顺便抢劫一把,随后又龟缩于梁山之上,他们根本没有占领根据地的资本,更不会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三则没有群众基础。这个不难理解,一个靠偷、抢为生的组织,群众怎么会喜欢呢?他们恐躲之不及。
四是没有政治资本。吴用算是一个文化人,看的史书不少,还提出了一个纲领“替天行道”。
不过,他们替天行什么道呢?其实也不过是喊喊口号,标榜一下自己而已。作为一群贼,如果“天行道”的话,当然先灭杀人略货的贼啦。
有了一个不太高明的口号不说,还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大部分人只沉浸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中。一群乌合之众能干什么?
综上所述
面对实力、队伍,宋江作为一山之主,他应该比任何都明白梁山的处境。
面对此情此景,作贼真不是个有前途的职业,为了长远打算,在朝廷没有精力收拾他们之前,选择招安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梦”,也可以摆脱“贼”的恶名。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传中宋江的诏安策略是替天行道,是积极的思想主流意识,若一味抗拒朝庭,靠抢劫生存,永落的草寇匪盗骂名。
宋江是有文化的人,相比读书不少。宋江知道如何样处世为人,但沦落寇道,对人生长叹不得志而悲伤。宋江看到了做山寇的滋味,是给国家百姓带来的不幸骚扰灾难。招安了,结局如何,宋江都会心安得理,什么江糊义气统统都顾不得,更不贪恋什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招安是进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及时雨宋江虽然在梁山水泊占山为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其乐无穷,但是他为什么一心希望朝廷招安呢?为什么要选择招安,其实是有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他是封建朝廷的一个小吏,他满脑子的忠君、报效朝廷的封建文化思想,他骨子里没有要造反的细胞,更没有推翻朝廷的想法,他是一心想得到朝廷的重用;二是被俘虏的朝廷命官,如双鞭将呼延灼、百胜将军韩韬、天目将彭玘、轰天雷凌振、大刀关胜、丑郡马宣赞、井木加犴郝思文,还有神火将军魏定国、圣水将军,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还有被骗上山的玉臂匠金大坚、圣书手萧让、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都是受骗上梁山的;另外行者武松、智多星吴用也是想在朝廷获得一官半职的。其实真正愿意在梁山落草的只有玉麒麟卢俊义、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拼命三郎石秀、病关索杨雄他们一干人罢了,因为他们得罪了朝廷,朝廷在通缉他们。
至于登州系列的病尉迟孙立他们,实际上也是不太愿意落草的。其实许多梁山好汉落草,只是权宜之计,他们并不想在梁山水泊安家的。
其他网友回答
宋江的招安大计,对梁山来说绝对是错误的。本来,梁山泊的事业如日中天,兴旺发达,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宋江选择了接受招安,葬送了轰轰烈烈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教训深刻。茂森下面就做一些具体分析。
一、接受招安,就是向腐朽的反对势力投降。
我们所接受的社会发展观是,农民起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确实如此,每次大的农民起义之后,都会带来整个社会面貌的巨大改变,总的来说,多数情况下是有利于人民的。但是,在农民起义的三种不同结局中,唯有最后一种是例外的。第一种结局是农民起义因被残酷镇压而遭受失败,但是,起义沉重打击了反动派,激励人民汲取教训继续抗争,如陈胜吴广起义;第二种是起义成功了,同时也成了改朝换代的工具。虽然成果被其领导人篡夺,但毕竟推翻了旧王朝,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心愿。唯有第三种结局是最消极的,那就是接受招安。
宋江策划的招安大计,名义上是为好汉们寻得一个前程,报效国家,实际上就是投降,彻底地违背了大家的初衷。水浒好汉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被逼上梁山,他们与黑暗现实格格不入。北宋末期,宋徽宗昏庸无能,奸臣横行,各种苛捐杂税和劳役像大山一样压在人民的身上,小说中的花石纲生辰纲就带给南北方人民巨大灾难。 宋江无视这样的社会现实,依然对明君贤臣抱有幻想,放弃了应有的武装斗争,选择了招安。接受招安,就是反抗英雄的自我矮化,就是反抗基因的自我退化,就是革命力量的自我淘汰——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二、接受招安,就是对农民阶级的出卖和背叛。
火并王伦后,晁盖将梁山泊的斗争纲领由“打家劫舍”变为“劫富济贫”,也使梁山泊的行动具有了农民起义的性质,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意愿。北宋末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分配严重不公,社会底层饱受压迫盘剥,可谓民不聊生。此时出现的农民起义,本身就是人民反抗意志的表现,是农民为维护自身利益所做出的合理反抗。
来自梁山泊四周的无地农民和各种劳动者投奔义军,就是希望有人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与地主阶级做斗争。宋江接受招安,就意味着放弃了反抗的权利,放弃通过斗争所夺回的劳动成果。不仅辜负了梁山好汉和农民的期望,而且从根本上违背了起义的初心,背叛了农民大众,出卖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三、接受招安,会带来恶性的连锁反应。
接受招安,梁山好汉们将彻底丧失命运的主动权,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无论天罡地煞星等中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卒,上山前都是属于各式各样的弱势群体,饱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欺凌,就连林冲杨志卢俊义那样武功高强的人,也保护不了自己和家人。有了梁山,有了义军,他们可抱团取暖,形成了团队的力量,去对抗各种各样的敌人,从而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招安之后,原有的队伍被改编切割,遭受反动势力的疯狂报复,被各个击破。后来的事实证明,宋江做了一件亲痛仇快的事儿,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势力弹冠相庆,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接受招安后,梁山义军成了王朝的鹰犬和工具,失去了正义感、价值观和正确的发展方向。统治者希望通过他们的出征作战来消耗其有生力量,比如征辽就是如此。更为可怕的就是,他们让宋江率部征讨方腊,让两支义军同类相残,已达到借刀杀人的阴险目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宋江、卢俊义等人的结局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