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机票(微信舆论场,快乐并痛着——微信舆论场的特点和隐忧)

威尼斯机票
这里有你不容错过的精彩
摘要
?
新华网思客
  任何强有力的技术都会被强有力地加以滥用。微信的发展带来更多样的信息资讯、更真切的社会观察、更丰富的社交体验,令很多人沉迷,但是,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明显。
▲由于微信对生活的渗透,许多原本很少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人都借助微信加入舆论的制造和传播
作者|白客
  “媒介即信息”,拥有数亿活跃用户的微信,已不仅仅是承载舆论的平台,其本身对舆论场形成了明显的形塑。
  与博客、论坛、微博等社交应用相比,微信有几个新的特点:
  一是“超”媒体。功能远超出“媒体”范畴,集合了购物、出行、娱乐、商务、医疗、生活服务等等,成为“关系+内容+服务”的综合体。
  二是“强”关系。同为社交平台,微博主要是基于“弱关系”,关注对象中相当大比例是明星名人等陌生人,亲朋好友等熟人比例较低。而微信基于双方同意添加好友,情况恰好相反。
  三是“密”渠道。信息传播更依赖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呈现裂变式、循环嵌套特征,中心难以确定,路径更为隐蔽复杂。但私密不是绝对的——“微信朋友圈妄议中央被处分”引发“朋友圈是客厅还是广场”的争论——在这里,客厅的门都是虚掩的,通过曲折的路径联通江河湖海,形如网上的威尼斯水城,私域与公域的界限变得模糊。
  四是“人”网络。从Web1.0、2.0到3.0,互联网从信息“共享平台”、“共建平台”发展成为“人的网络”。移动终端成为集纳丰富个人信息的“电子人”,微信等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兼顾群体关系”的社会性网络。美国学者Jim Baniser多年前造出的新词Humannode(human<人>和node<节点>组合),克莱·舍基多年前所预言的“湿乎乎”的人人时代,在这时得以真正成为现实。?

一、新的舆论场景观

  1、网络舆论场加速全民化、粘性更强
  因为微信对生活的渗透,许多原本很少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甚至很少接触互联网的“沉默的大多数”,借助微信加入舆论的制造和传播,网络舆论场加速全民化。而微信丰富便捷的交互功能,使原有社会关系联系更紧密,新的社会关系也得以拓展,与亲友联系互动的频率明显提高,加之“超媒体”功能的吸引,微信显示出比早期社交应用更强的粘性。
  2、社交圈被扁平化、被拉近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亲疏有别的“差序格局”。而在微信朋友圈中,多数情况要无差别、近距离浏览所有微信好友的生活动态、思想感悟、信息分享,个人的社交圈一定程度上被“摊平”、“拉近”。这种新的“网络群居”生活,扩大了我们接触社会的面积,使得社会交往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体验更为丰富和复杂。
  3、分众化“小舆论圈”大量形成
  强关系、半封闭的特征,进一步推动了舆论场的分众化。基于地缘、学缘、业缘、血缘、兴趣、价值观,以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服务号为载体,形成了许多规模不一、交叉重叠、或稳定或临时的“社群”。比如几乎每个县都出现了以当地信息为主的公众号,用户也以当地人为主。医疗、警察等许多行业自媒体崛起,在热点事件中频繁发声成为舆论的一极。
  4.内容生产和传播进一步大众化、社交化
  依托社交网络,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内容与渠道的结合,崛起为新的重要信源,小团体和个人化的内容生产活跃繁荣。微信满足了网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碎片化阅读、了解舆论热点、查看亲友推荐、自主订阅信息、点评转发分享,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
  此外,普通用户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力量更为突出,一条信息能否被广泛转发阅读,更多取决于有无“社交基因”——能否激发用户阅读、分享的冲动。总体看,媒体、门户网站、论坛、意见领袖在“信息生产”和“信息中介”方面的作用被分流。?

二、新的困扰

  正如凯文·凯利所言,任何强有力的技术都会被强有力地加以滥用。上述因素带来更多样的信息资讯、更真切的社会观察、更丰富的社交体验,令很多人沉迷,但是,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明显。

  1、信息过载与社交负累
  由于缺乏引导和筛选的机制,大众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被摊平、被拉近且不断扩大的社交圈,呈现出“百花齐放&鱼龙混杂”的景象:
  一是信息冗余,心灵鸡汤、养生知识、星座运程、广告推销、拉票投票,包括各种吐槽各种晒,未必都是自己关心需要的。
  二是信息重复,某一天全是青岛大虾,或者科比,或者杨绛,或者感恩母亲,或者蓝天彩虹,还经常被同一篇文章刷屏很多遍。
  三是严重碎片化。而用户真正需要、优质的信息未必都能看到,总体上“信息黑洞”与“信息过载”并存,信息的“结构性过剩”明显。
  2.情绪的被传染和被消费
  基于强关系、半隐蔽的社交网络,特别适合情绪的传染。普通用户原创图文的影响很有限,需要更多借助转发来表达态度,容易形成对公众号文章的追捧。
  正如王路所说,不少微信公众号善于消费读者的“贪慎痴”,比如有的善于骂人、用“解恨”、“解气”迎合用户,有的用所谓“情怀”和30张机票,诱惑百万人阅读、上万人赶赴机场。“贩卖小孩一律死刑”“疫苗之殇”“民间科学家首提引力波,公众欠他一个道歉”,一波又一波的热点事件、热点话题中,挑动和消费公众情绪成为意见领袖、营销人员、部分媒体屡试不爽的法宝。
  3.利益驱动下的病毒传播
  微信公众号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半隐蔽传播削弱了自净功能、增大了监管难度。由此,一些公众号唯利是图,只要信息有被传播的可能就全力加工推送,不管是新是旧、是真是假、是善是恶,疯狂的抄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党、五花八门的诱导分享更是随处可见。当然,目前已有不少管理举措,见到了一定效果。
  微信舆论场另一个现象,是低劣和“老旧”谣言反复出现,比如“移动信号塔有辐射”、“VC+虾=砒霜”、“捡到高考准考证”、“雷洋被电击”,以及各种“致癌”、“养生”、“丢小孩”谣言。除了部分公众号的利益驱动外,另一个原因是随着舆论场的全民化,更多媒介素养差、较为感性、乐于分享的人加入,而且无论辟谣解释多少回,总有看不到的人。这些“易感人”和“信息盲点”通过社交网络形成了传播链条,给病毒信息的扩散提供了渠道和对象。
  4.抱团取暖和信息茧房
  熟人、半封闭“小舆论圈”中,尽管也能看到不同观点,但尖锐的批评更为少见,有时顾忌他人感受还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微信公众号相对开放,但其留言由号主挑选呈现。由此,讨论更易聚焦,更易达成共识,但视野窄化、群体极化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曹林说朋友圈要留几个总跟你较劲儿的人,张志安、束开荣认为微信舆论场中社会群体间的交往边界被强化,不同层级的社会群体难以开展舆情沟通,“容易滋生谣言、造成信息失控的舆情会不断在社会群体的下层堆积,且不易排遣”,这些建议和担心不无道理。

三、一些长远问题

  微信面临的问题,很多也是近年网络舆论场面临的共通问题。

  1、内容生产的专业化(PGC)与非专业化(UGC)。近些年PGC与UGC此消彼涨。一方面,内容生产的基数扩大、潜力释放,能够刺激精品和创新,因此应避免对草根创作的粗暴鄙视。另一方面,门槛的降低、管理的滞后也导致明显的丛林状态和“市场失灵”的危险,即使是自媒体,门槛、规矩、把关人也必不可少。
  复杂的世界、混杂的信息中,专业优质的内容更为珍贵,而专业机构要转型融合发挥作用,需要思想、组织、技术、资本层面的大革命,而不只是开通几微几端,学点儿网络俏皮话。当然,优质原创内容如何变现,仍是个探索中的难题。
  2、海量的信息和有限的注意力。或许门户网站内容有限、缺乏个性,但是,依靠社交圈和今日头条等筛选信息,目前也未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谁来帮我们筛选信息”仍然是个大问题。微信的原创认证、“朋友圈热文”、“一周朋友圈精华”、公众号“置顶”等功能,就是一种尝试。现在看来,内容筛选上,专业机构与大众、人工与技术,恐怕不好说谁优谁劣,要考虑如何各展所长、相互结合。
  3、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社交网站从来不是现实社交的简单复制,而是借鉴与再造。作为社交网络发展的历史产物,今天扁平化、贴近化的社交圈令人喜忧参半。如何让用户更容易触达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产生更美好的社交体验,如何避免社交疲惫和社交劫持,仍是个长远任务。微信的星标、屏蔽、标签等功能仍然过于粗放,也许可以从现实社会中寻找一些灵感,比如好友的分组或分级,内容的分类。
  4、跨界交流与跨界冲突。分众化“小舆论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但好处是能够“好好说话”,交流沟通相对理性平和、效率较高。在微博、论坛、跟帖等“广场式”的舆论场,一方面新鲜的信息、观点和视角很多,另一方面,常识匮乏、逻辑混乱、戾气横飞也时常让人难以忍受。不同价值观念、社会阶层、职业群体间的交流,有时会加重撕裂。
  开放必然带来一定的失序和混杂,怎样既保持舆论场的适度开放,又能维护基本的秩序和讨论质量,针对“劣质信息”的“下层淤积”如何疏浚,恐怕是个漫长的过程,这还不只是舆论学层面的问题。
  5、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社交网络进一步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兴盛,“得屌丝者得天下”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金句,微信公众号中,粉丝数名列前茅的多是心灵鸡汤。这些都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但也需要一定的引领提升。作为精英群体,如何把握好对草根文化的吸纳与超越、包容与批评,如何既避免洁癖和过分理想化,也避免媚俗和误导?作为大众群体,如何增加学习和反思能力、避免走向反智和民粹?都是长远的问题。
  6、利益驱动和社会效益。资本与利益,早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舆论也不可能例外,一定程度上还是推动产业繁荣的重要动力。但是,对“社交基因”的过度利用,对情绪和“情怀”的过度消费,最终会败坏公众的口味,毁掉基本的信任。如何防范逐利冲动下的涸泽而渔和劣币驱逐良币,如何处理好引领与迎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到一个应用的兴衰,也关系到互联网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是监管方、运营平台、媒体和知识分子都应该思考并行动的大问题。(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
相关阅读
白客:关于女权,讲是非也要讲利害

网络流行语不完全记录(1996-2015)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精彩的文章。
欢迎关注思客
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

扫描指纹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思客!
微信ID:sikexh
投稿邮箱:sike@news.cn
联系电话:010-88050629

威尼斯机票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