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设计计算与CFD仿真)

套管换热器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River  (Demo) BEYOND – 追忆黄家驹 –>
正文共:1642字 8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1 前言
    今天我们用换热器专业设计软件HTRI设计一个套管换热器,并用FLUENT进行模拟。
2 HTRI计算
    某套管换热器利用高温尾气将空气由117.6℃加热至350℃,尾气温度将由620.6℃降为511.2℃。
    热侧流体组分组成:N2:0.118kmol/h、CO2:0.011kmol/h、H2O:0.052kmol/h、O2:0.01kmol/h;冷侧流体为压缩空气。
    冷侧进出口温度为117.6℃和350℃,热侧进出口温度为620.6℃和511.2℃。
    冷侧进口压力为2.579bar.a,允许压降20kPa,热侧进口压力1.395bar.a,允许压降20kPa。
    冷侧流体质量流量为3.029kg/h,热侧流体质量流量为5.044kg/h。
    冷侧进出口气相组分均为1,热侧进出口气相组分均为1。
    从传热角度出发,为减少热损失,换热器内管走热流体,外管走冷流体,流体走向为逆流。
    换热器冷热侧共计6个工艺参数,不采用冗余输入,因此相对不重要的热侧出口温度不作为输入条件。
    换热器的工艺物料主要成分均为空气,参考《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冷侧污垢系数取0.000344m2?K/W,热侧污垢系数取0.000344m2?K/W。
图1 工艺条件输入
    初选换热器尺寸进行试算:套管内径18.88mm,内管外径13.7mm,带6个纵向翅片,管子壁厚1.65mm,翅片高度2mm、厚度2mm,换热管长度0.35m,水平放置。换热管横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图2 换热管横截面
    根据以上输入条件,换热器计算结果如下。换热器总传热系数为27.04W/m2?K,传热面积0.02m2,传热量为205.4W,平均温差327.3℃,设计裕量26.5%。介质流动压降分别为冷侧0.217kPa,热侧0.324kPa,远小于允许值。从热阻分配来看,主要的热阻位于内管侧,约占比68.54%,可考虑在内管增加强化传热措施,进一步减小换热管长度,比如增加内插件—扭曲带,但由于流速已达31.4m/s,强化传热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流动压损。

图3 初选换热器计算结果
3 CFD仿真
    根据以上设计的换热管尺寸建立1:1三维模型,采用ICEM CFD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对壁面边界层网格进行适当加密,共计867860个节点,网格最小正交质量大于0.65,网格质量良好。
图4 换热管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结果
    分别对内外管入口设定质量流量边界条件,流向为垂直于表面,出口设定为压力边界;入口温度分别为117.6℃和620.6℃;为了同HTRI设计结果进行对比,不考虑管道的散热损失。
    介质物性按理想气体混合考虑,根据定性温度取相应物性值;管道的导热系数按不锈钢材料取15.1W/m?K。
    湍流模型选择标准k-e模型,壁面函数采用加强壁面处理。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压力离散采用二阶格式,动量和能量离散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其余变量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能量残差收敛准则为10-6,其余为10-3。
计算迭代残差曲线如下图,可以看出采用六面体网格具有相当好的收敛性。
图5 计算残差曲线
    换热管内温度分布如下图,可以看出冷热介质进行了充分的换热。冷侧介质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17.6℃和415.9℃,出口温度高于设计值;热侧介质进出口温度分别为620.6℃和478.1℃,出口温度低于设计值。读取换热管的总传热量为263.8W,仿真结果高于设计值205.5W,裕量为28.4%,与HTRI的设计裕量值相当。
图6 温度分布
    换热管内速度分布如下图,可以看出内管介质流速显著高于外管。读取内管平均流速为32m/s,外管平均流速为4.6m/s,与HTRI计算结果相当。
图7 速度分布
    换热管内压力分布如下图,可以看出内管介质压降显著高于外管,趋势与HTRI结果一致。读取内管进出口压降为619.8Pa,外管进出口压降为188.1Pa,与HTRI计算结果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远小于20kPa,对设计结果无影响。
4小结
    通过HTRI对换热器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换热管进行CFD仿真模拟,对比分析说明设计的换热器能满足换热能力和压降要求。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套管换热器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