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细菌怎样培养:全面解析与实用技巧
硝化细菌的培养是水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篇文章小编将详细介绍硝化细菌的培养技巧及其注意事项,帮助无论兄弟们更好地领悟和掌握这一技术。
硝化细菌的培养经过
硝化细菌的培养相较于异养菌更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其培养经过同时也是污泥的驯化经过。培养硝化细菌时,应遵循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制度。具体来说,出水稳定后,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5%至10%。在每次增加后,应稳定2至3个周期或约2天,观察体系内或出水指标的变化。
如果出水指标上升,应维持当前进水量,直到出水指标稳定。如果出水指标持续上升,则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适当减少进水量,或略大于上一个周期的进水量。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可以达到体系设计的要求。
影响硝化细菌生长的影响
在培养硝化细菌时,有几许关键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1. 温度:硝化细菌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最佳温度范围为5℃至35℃。当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低于10℃时,硝化体系的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高氨废水工程的调试中,建议选择气温在15℃以上的季节进行。
2. pH值:硝化细菌的最佳pH值为8.0至8.4。在这一范围内,硝化速度达到最大值。如果进水pH值较高,最好能达到8.0;若达不到,也不必过于追求,只要体系内pH值不低于6.5即可。
3. 溶解氧:溶解氧是硝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一般认为,溶解氧应控制在1.5至2.0 mg/L之间,低于0.5 mg/L时,硝化反应趋于停止。
4.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刻:为了确保硝化菌群在连续流反应器体系中存活,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刻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刻。
5. 重金属及有毒物质: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会抑制硝化反应,因此在培养经过中应尽量避免这些物质的存在。
6. COD/BOD比值:如果体系内COD/BOD较高,异养菌会与硝化菌争夺溶解氧,导致硝化菌无法生长。因此,保持适当的COD/BOD比值是非常重要的。
7. 氨氮浓度:在氨氮浓度达到200 mg/L时,硝化菌会受到抑制,因此建议体系内氨氮浓度不高于150 mg/L。
拓展资料
硝化细菌的培养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经过,需要对多种影响进行和控制。通过合理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条件的调节,可以有效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希望这篇文章小编将能为无论兄弟们在硝化细菌的培养经过中提供有价格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