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慢,情义长——《傅雷家书》选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有这样一本家书,穿梭13年的光阴,横跨大洋两岸,承载着一位父亲深沉又厚重的爱,它就是《傅雷家书》。
导读“家书”
《傅雷家书》收录了自1954到1966年间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100多封书信。所有的篇目都以慈父兼挚友的身份,以促膝交心的方式娓娓道来。其中囊括了亲情浓淡、道德理想、艺术感悟和生活琐事,满载着脉脉温情和谆谆教导。金庸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这个评价真是中肯又贴切。(傅雷一家)
在写给傅聪的信中,傅雷这样概括他写信的用意:“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整本家书真情流露,表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选读“家书”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形。一、兴趣选择
二、问题选择
三、目的选择
四、方法选择
这个寒假,请你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傅雷家书》,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新学期回校后,再分小组进行探究。八下语文教材中给了我们以下几个专题的选择:
下面我们选择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从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如生活细节、读书求学、感情处理、艺术探讨等角度,选读本书。

(向上滑动启阅)
一、生活细节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一日下午 说到骄傲,我细细分析之下,觉得你对人不够圆通固然是一个原因,人家见了你有自卑感也是一个原因;而你有时说话太直更是一个主要原因。例如你初见恩德,听了她弹琴,你说她简直不知所云。这说话方式当然有问题。倘能细细分析她的毛病,而不先用大帽子当头一压,听的人不是更好受些吗?有一夜快十点多了,你还要练琴,她劝你明天再练;你回答说:像你那样,我还会有成绩吗?对付人家的好意,用反批评的办法,自然不行。妈妈要你加衣,要你吃肉,你也常用这一类口吻。你惯了,不觉得;但恩德究不是亲姐妹,便是亲姐妹,有时也吃不消,这些毛病,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与你共勉之!——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之间伤害人的事一定不大少,也难怪别人都说我们骄傲了。我平心静气思索以后,有此感想,不知你以为如何? 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做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

【选读有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你犯错时,你的父母是如何处理的呢?我想没有人愿意被当面指出错误,假如全然不考虑我们的“面子”,就会在无意中伤了我们的自尊心,最后反而削弱了教育效果。不曾想责子极严的傅雷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就给大家做出了榜样,他没有指责儿子的错误,而是和儿子一道反省父子共有的错误,甚至为儿子的错误承担一部分责任。无论傅聪如何的恃才傲物,都不可能不接受父亲如此真诚的教诲。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于我们的父母,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向上滑动启阅)
二、读书求学
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
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的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去,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选读有感】傅雷现身说法,以当年自己学习法语的经历来勉励儿子,他自述少年时代学习法语,效果不佳;出国后,因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使得法语突飞猛进。目前我们学习语文和英语都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在用功的基础上讲求方法,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傅雷本人也是旧式君子风范,所以在他教导儿子的书信中体现出非常典型的儒家思想——他要求儿子用事实、用行动来表现自己,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要有明确的认识与实践。简言之,凡事要落实到行动中,做事要分轻重缓急,这不就像《论语里仁》中所说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吗?

(向上滑动启阅)
三、感情处理
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日
孩子:接十六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人生的苦难,theme[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iations[变奏曲]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未始非福。你比一般青年经历人事都更早,所以成熟也早。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进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我对于你的学习(出国以前的)始终主张减少练琴时间,俄文也勿太紧张;倒是乐理要加紧准备。我预言你出国以后两年之内,一定要深感这方面的欠缺。故出去以前要尽量争取基本常识。三四月在北京是最美的季节(除了秋天之外);丁香想已开罢,接着是牡丹盛放。有空不妨上中山公园玩玩。中国的古代文物当然是迷人的,我也常常缅怀古都,不胜留恋呢。最近正加工为林伯伯修改讨论歌唱的文字;精神仍未完全复原,自己的工作尚未正式开始。

【选读有感】从书信中推测这个阶段的傅聪可能是失恋了,内心痛苦。他讲自己在情感上的苦恼与父母诉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傅雷作为父亲,从理性上分析失恋这件事祸福难料,从情感上鼓励儿子与自己作斗争,从行动上提醒儿子可以亲近自然。所谓“超脱小我”必定是要走向“大我”,一个视野更为开阔、胸怀更为广博、情感更为深厚的“大我”!其实父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亲近的人,假如我们在青春期遇到一些难题,不妨也向父母说说,听听来自他们的最真挚的建议。

(向上滑动启阅)
四、艺术探讨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日
亲爱的孩子:昨天接一月十日来信,和另外一包节目单,高兴得很。第一你心情转好了,第二,一个月由你来两封信,已经是十个多月没有的事了。只担心一件,一天十二小时的工作对身心压力大重。我明白你说的“十二小时绝对必要”的话,但这句话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倘使你在十一十二两月中不是常常烦恼,每天保持——不多说——六七小时的经常练琴,我断定你现在就没有一天练十二小时的“必要”。你说是不是?从这个经验中应得出一个教训:以后即使心情有波动,工作可不能松弛。平日练八小时的,在心绪不好时减成六七小时,那是可以原谅的,也不至于如何妨碍整个学习进展。超过这个尺寸,到后来势必要加紧突击,影响身心健康。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孩子,千万记住:下不为例!何况正规工作是驱除烦恼最有效的灵药!我只要一上桌子,什么苦闷都会暂时忘掉。我九日航挂寄出的关于萧邦的文章20页,大概收到了吧?其中再三提到他的诗意,与你信中的话不谋而合。那文章中引用的波兰作家的话(见第一篇《少年时代》3—4页),还特别说明那“诗意”的特点。又文中提及的两支Valse[华尔滋],你不妨练熟了,当作encore piece[加奏乐曲]用。我还想到,等你南斯拉夫回来,应当练些Chopin Prelude[萧邦前奏曲]。这在你还是一页空白呢!等我有空,再弄些材料给你,关于Prelude[前奏曲]的,关于萧邦的piano method[钢琴手法]的。协奏曲第二乐章的情调,应该一点不带感伤情调,如你来信所说,也如那篇文章所说的。你手下表现的Chopin[萧邦],的确毫无一般的感伤成分。我相信你所了解的Chopin[萧邦]是正确的,与Chopin[萧邦]的精神很接近——当然谁也不敢说完全一致。你谈到他的ru-bato[速率伸缩处理]与音色,比喻甚精彩。这都是很好的材料,有空随时写下来。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而且我觉得你是很能写文章的,应该随时练习。你这一行的辛苦,当然辛苦到极点。就因为这个,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以后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万万不能“空”与“忙”调配得不匀,免得临时着急,日夜加工的赶任务。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时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这些你都明白得很,问题在于实践!

【选读有感】在这一封书信中,我们了解到傅雷给傅聪寄出了20页关于肖邦的文章,并在信中与傅聪探讨肖邦的精神与演奏肖邦乐曲时的情感。但我们更能深刻领会到的,是一位父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牵挂。他理解儿子的辛苦,教导儿子“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因为工作累坏了身体。网络上曾流传一句话:“当别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我们为人子女要懂得的“父母心”吧。
探讨“家书”
在对傅聪的教育上,傅雷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严格的父亲、亲切的朋友、学识渊博的学者。傅雷是严厉的,甚至严苛的,他对傅聪的生活、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进了屋子要记得解开围巾,上台表演时要注意少一些神情、动作,多注意休息;获得了成功不要骄傲,而是继续努力。而傅雷的教子之道中除了严厉也不乏慈爱:他在傅聪刚出国不久后就写到自己睡不着,总想给他写信,又怕嫌烦,便把傅聪小时候的事在脑海中想了一遍又一遍。而且,他在每一次收到信时都是异常高兴的。他对自己对傅聪的严厉也是有过反思的:他在信中写到,觉得是自己虐待了他,并表示道歉。这便是他慈爱又自省的一面。在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中,爱国之心是很重要的部分:他告诫傅聪,现在他的每一次表演都不只是代表个人,更是代表中国,他的每一次表演都要更加认真。傅雷想让傅聪成为中国”复旦”的钟声,响遍整个世界,响遍所有人的心。傅雷也对儿子傅聪能够处理好国际化和爱国情感而感到十分的自豪,大肆表扬。傅雷同样也扮演了一名富有智慧、学识、经验的学者和艺术家。他常常回答傅聪提出的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也常常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告诫,并提醒他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在成功时给予赞扬和告诫,在失败时给予鼓励和提醒。傅聪在艺术方面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傅雷的教导。傅雷同时也像傅聪的一位知心朋友,常常对他的烦恼表示理解并用自己总结出的“鸡汤”开导他,让他变得乐观,正确面对矛盾和烦恼。“赤子孤独了,会创造出一个世界”,傅雷的教子之道,或许就是想让儿子永远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拓展阅读:
《亲爱的安德烈》
《给大壮的信》
《查令十字街84号》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综艺推荐:
《一封家书》
《见字如面》
妙谈语文
供稿|项锐妍
编辑|郑晓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