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深夜,一名空姐乘坐网约顺风车,从郑州航空港前往市区,不幸遇害。警察找到她时,发现全身几十处刀伤,心肺和大动脉都被刺破,还有被性侵的迹象。这位空姐才21岁,是家中的独生女,参加工作还没满一年。不忍细想她家人的悲痛欲绝。
嫌犯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作案之后潜逃。警察调集监控,发现凶手弃车逃跑,跳进河里。河岸没有监控,警察只好沿河搜捕。从杀人手法到潜逃的方式可以看出:嫌犯是冷血变态的杀手,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
很多人说,网约车真危险,乘客不知什么时候就上了贼车。还是出租车正规啊,司机都有严格审核。网约车出现后,这种说法一直就存在。悲惨案件发生,很多人重提此论。
空姐确实是乘网约车之后遇害,这一点不假,滴滴平台也承认。可是,这不能得出“网约车比出租车危险”的结论。网约车其实是比出租车安全的。在空姐遇害后说这个话,很多人会觉得刺耳,不过真相可能正是如此。
传统出租车审核司机身份,所审的无非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这些信息。至于司机会不会做坏事,这些根本不可能查出。没有坏人会自报家门。重要的是形成威慑,使坏人不敢胡作非为。对此,传统出租车并没有好办法。
出租车司机杀人一点也不少见。随便在百度搜一下,案例有很多。有坏司机见财见色起意,会把车子开到荒僻之处,动手行凶。独身女青年深夜打出租车,风险还是相当大的。坏人很难被发现,他们往往白天是循规蹈矩的好司机,到深夜就变身杀人狂魔。
2003年,北京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出租司机连环杀人分尸案。这位出租车司机在半年多时间里,一共杀害5位乘客,把他们尸体肢解。由于凶手精心挑选猎物,受害者失踪之后,亲属往往不知道他们何时出事。
在没有监控、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女孩子深夜乘车是要冒风险的。尤其性工作者,她们更可能遭到出租车司机欺凌。出租车司机本身也不安全。他们每天和陌生人打交道,身上携带大量现金,遭歹徒抢劫杀害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国内出租车普遍安装了隔离护栏。
网约车出现之后,这个紧张的局面基本消失了。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网约车平台。
网约车当然也核查司机资质,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无犯罪前科,等等。不过像出租车一样,资质审查的作用总是有限。网约车另一套系统可能更有效。乘客可以评分投诉,平台方根据乘客反馈,及时排除有风险的司机。坏人往往藏不住马脚,被投诉几次,他们也就出局。在这个领域,出租车几乎无所作为。
通过网约车平台叫车,系统会记录司机和乘客信息、手机号、何时叫车,行车路线,在哪下车,一切清清楚楚。司机有所不轨,线索就在云端,随时能查看。坏人也懂这些,哪怕有贼心,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近滴滴平台还上线“车内录像”功能,最大限度保障车内安全。
网约车还能减少某类激情犯罪。司机和乘客起冲突,过去常见的原因是:乘客不认可司机的行车路线,双方对车费有争议。出言不逊,言语过火,最后恶向胆边生。而网约车行程计费都走线上,争议大大减少了。
学者傅蔚冈说,他经常叫上网约车后,会把椅子放平小憩,不担心司机绕路多收费。后台在记录行车轨迹,只要司机不犯傻,安静开车就是司机最好的选择。当然,我不建议女性这样做,人身安全不能掉以轻心。
网约车出现后,出行其实是变安全的。道理上很容易讲清楚,统计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
2016年,封面智库发布《中国移动出行安全报告》。报告显示,以注册用户超3亿、日订单量超1600万单的滴滴为例,全国范围的刑事案件数量,仅为传统出租车的1.2%。案件数量下降得惊人。这一点在美国也有体现。2014年研究人员以芝加哥为对象,发现Uber进入该城市运营后,出租车相关犯罪率下降了20%。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发布《201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当年出租车万车伤亡事故率为32,万车死亡率为5.39(含交通事故),刑事治安事件则高达1067件。这些新闻可能就淹没在地方社会新闻里,没有受到关注。至于出租车以外“黑车”,没有具体数据。网约车大量取代出租车和“黑车”,出行其实是变安全的。
很多人会问:既然网约车更安全,为什么21岁的空姐还会遭遇不幸呢?对此我也深感悲伤。这世界充满未知的风险,会有穷凶极恶的歹徒,会有愚蠢危险的坏人,他们横冲直撞,无所顾忌。杀害空姐的凶手就是这种人,我们很难用常人情理去揣度。我只知道,从杀害空姐那一刻起,他就死定了。如果没淹死在河里,他也会被绳之于法,受到正义的制裁。
最近的文章
芬兰的乌托邦实验
为房地产说几句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