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李璟,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 〔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译文:
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春恨:犹春愁,春怨。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延伸阅读
摊破浣溪沙词牌格律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此调以五代南唐·李璟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格律例词: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中仄,仄平平。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
hàn dàn xiāng xiāo cuì yè cán , xī fēng chóu qǐ lǜ bō jiān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huán yǔ sháo guāng gòng qiáo cuì , bù kān kān 。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xì yǔ mèng huí jī sài yuǎn , xiǎo lóu chuī chè yù shēng hán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duō shǎo lèi zhū hé xiàn hèn , yǐ lán gān 。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摊破浣溪沙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
摊破浣溪沙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摊破浣溪沙晏殊
晏殊没有摊破浣溪沙的诗词,有名的有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诗是: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摊破浣溪沙陈继儒赏析
这首《摊破浣溪沙》写于佘山之隐前,表现出隐居生活的乐趣。上片首二句写出了江南水乡初夏之夜的特色: 梓树生于长江流域,夏初始花。月非朗月,恰与作者恬静淡雅的心境相合。在淡淡的月色下,波光摇曳,树影婆娑,花香怡人,微风轻拂,草木如窃窃私语,草虫鸣于其间,给静夜平添无限生机。舟中之人对此良辰美景,禁不住要高歌一曲,以尽游兴了。这里,树影、花影、月影、波影,风声、虫声、桨声、歌声,分别诉诸作者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凸现出作者物我无间的审美感受。“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句,则为渔村的绝妙好景。江南水乡以秀美著称,“曲径通幽”是其重要的自然特色。柳湾层出不穷,是景的叠加,令人目不暇接,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觉,把平面的画面推向纵深,产生了立体效应,大大拓展了词的意境。与婀娜多姿的柳枝相比,隐藏在柳丛深处若隐若现的茅屋,当然益显其矮小了。但一高,一低,一秀媚,一粗拙,却又相映成趣。罾为江南渔民特有的渔具,又称扳罾,是一种用竹木为支架张成方型圆形的大中型鱼网。“挂鱼罾”,写出了水乡渔村的独特风光。
过片介绍自己隐居之处。同舟夜归之人,陶醉在如此迷人的幽景之中,惊叹周围环境如此美不胜收。隐居之处的风物又该如何呢?“笑指吾庐何处是”一句,正是承上启下的合理过渡,转得自然巧妙。“吾庐何处是”呢? 以下回答。在曲曲柳湾的深幽之处,点出其“隐”; 指出其“陋”; 荷叶小桥边,道出其“雅”;修竹纸窗灯火,写出其“逸”; 朗朗书声,则言其“趣”。用白描手法,写出作者所追求的清新俊逸,淡泊高雅的美学情趣,文墨平淡而韵味浓冽。无怪乎《柳塘词话》云:“公卿间每得眉公片楮,辄作天际真人想”了。
这首词上片情景交融,写得极有情致。但也给下片的“更上一层楼”增加不少难度。作者在上片细摹实写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地续以对友人的答语,巧妙地以“虚应”解决了这一难题。寥寥数语,勾画出最为清新幽雅的一幅画图,使人回味无穷。
摊破浣溪沙李商隐古诗
《摊破浣溪沙·?卷真珠上?钩》是五代?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不是李商隐作的。
原文如下:
摊破浣溪沙·?卷真珠上?钩
李璟
?卷真珠上?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空结?中愁。回?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宋苏轼
苏轼没有写《摊破浣溪沙》的词。
李璟写的《摊破浣溪沙》,全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